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就业职场3年前 (2021)发布 流光
2.5K

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看过一些优秀作品,也知道了一些设计方法和技巧,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自己也做过一些项目或者是练习,总体来说都掌握了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是设计师想要拥有更多的资源(薪资、工作机会等等)或者是职业进阶,除了一定的设计能力之外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还需要掌握更多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成长提升,并且拥有他人无法取代的价值。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整理收集,发现目前不同阶段的设计师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以及特征,如下图所示: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不难发现,当大家还是初级设计师的时候,刚刚接触设计行业,我们更多的是去观察、学习、临摹一些「好看」的作品,熟练地使用设计软件和提升设计技法,最后的是自己做出来的产品是否漂亮美观,最重要的是客户/老板是否会买单,而自己无法清晰地定义自己设计的产品价值,也不能很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产品走向会根据老板/客户的水准来定义,轮到自己表达只是支支吾吾,最后只是作为执行无休止地改稿。一切由老板/客户说的算,无法清晰地了解自己产品的定位,缺乏表达观点的能力,缺乏一定的审美,作为执行角色无休止加班成为了初级设计师最大的痛点。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逐渐转型成为中级设计师后,有了一定的设计技法、软件使用熟练度、审美和视觉表现能力,平台规模合作团队也逐渐变大,基本能满足老板/客户/业务方提出的需求。开始学习一些设计相关理论,开始拆解自己或别人产品的交互架构,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也会融入品牌元素到自己的产品当中,为自己的产品做情感化设计和制定设计规范,会组织一些专业语言和业务沟通以及陈述自己的产品。但是如何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优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如何更多地体现产品的价值,产品利益链如何形成商业闭环,如何在团队/设计圈体现自己个人的价值,如何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成为了中级设计师这阶段的痛点。

通过三年五年的沉淀,成为高级设计师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方法论和设计思维,能熟练地拆解每款产品和定义产品,视觉表现层已经完全能驾驭,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结论,产品用户体验层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团队中或者设计圈有自己一定的个人影响力,更多地会在工作中思考产品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会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产品的各个维度,找到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把固有的利益链转换成商业闭环,提升用户转化率等等。而这阶段的设计师的主要痛点就是面临着团队管理和沟通,朝着资深设计师和设计专家转型,以及如何为平台带来的利益价值考核等等问题。

资深设计师或者设计专家这里不谈,因为这阶段所思考的问题大都和设计无关了。通过上述不难发现,每个阶段的设计师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痛点,虽然其中都包含着设计相关的能力,但是随着阶段的进阶设计相关的能力占比逐渐变少,更多的是其他的能力增长,所以设计师除了设计以外其他能力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那么我们来看看除了设计以外,设计师应该掌握其他什么能力。

思考能力(Thinking)

思考能力作为首要的能力,不仅仅是设计师,其他职业一样需要这个能力,所涵盖的面太广泛了也说不了,这里主要针对三点来讲:核心竞争力、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思考分为两个层面:自我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思考。自我层面的思考就是要通过深度剖析自我,发掘自己处于哪个阶段,有什么长处和不足,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往怎样的方向发展。而业务层面则是要思考业务产品的结构框架、用户体验、商业价值等等。前者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后者更加关注业务的成长。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1. 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能力,想要做到别人无法替代你的程度,就要有自己个人核心的竞争力。如果你会做一张 Banner,我也会做一张 Banner,你会搞一个页面,我也会搞一个页面,那么你就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螺丝钉,唯一的优势就是年轻能拼能熬,等你熬锈了老了,随时可以换一颗新的螺丝钉来取代你的位置。所以不管什么阶段,我们要深度剖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如何剖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给大家一个大致思路,从异样性和共通性入手。自己周围或多或少有团队,条件不足的话现在网络各大平台都很发达,也能融入一些设计圈子中,和不同的人对比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异样性是当前的优势,找出其中的优点,不断地放大深造,变成你的核心竞争力,而和别人不一样的缺点找出来摒弃改正。共通性就是和大家一样的地方,可以看作是伪劣势,因为诸多共通性中总有你最喜欢最擅长的一个,将它单独拿出来不断扩大,逐渐就拉开了差异性,慢慢就转化成你的核心竞争力了。而大家都有的缺点,你把它纠正了,就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了。

举一个例子:小王是一名工作了3年的设计师,研究生毕业,由于公司的原因平时工作最多接触的就是一些运营图 banner,也有过很多品牌VI 的经验,逐渐在视觉表现上有一定的见解和想法,也对视觉表现的东西更加感兴趣。

那么他的共通性就有:工作3年之久,研究生毕业,视觉表现能力强也更感兴趣,有品牌 VI 的经验,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由此推断出小王的共通性是:工作经验丰富,视觉表现力强,有想法和见解。

异样性是:学历优势,品牌VI 相关经验。

那么小王可以在保持自己学历优势下,继续深造品牌VI 设计,逐渐转型成为高学历的品牌VI 设计师,那么学历和品牌VI 的经验就是小王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去学习 C4D 动效等软件继续增强自己视觉表现力,配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转型成高学历的创意艺术设计师。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分享会、文章等模式输出,把这一点升级成个人影响力,那么综合下来更加优秀的视觉表现力、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个人影响力也会逐渐变成小王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通过不同维度深度地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共通性和异样性,清晰自己的价值定位,然后制定出适合自己成长目标和方案,不断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不可取代的设计师。

  2. 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一名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批判别人的作品,还要学会自我批判。这里不是指无脑的批判(之前遇到过一个刚进公司的实习生,把所有人之前做的东西全部批判了一遍,只说产品好看与否,完全不顾及平台一致性商业价值用户体验等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建议,颇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而是指自己通过批判别人或自我的方案,不断地优化纠正,最后产出最优质的方案,这是批判思维的出发点。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看待问题的维度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一个方案产出后,通过不同的人思考后的结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也印证了波克定理: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所以当设计师接到产品交互的原型图后,不要上手就做图,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看待原型图,然后提出更加优质的方案进行讨论,如果你的方案更加优质,那么不仅是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优化,你个人的经验也得到了沉淀,下次遇到相同的场景就可以拿出来复用,直到遇到更好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沟通的方法,比你资历高的人提出的观点更加具有建设性,在毫无头绪没有创新的情况下就听比你更有经验的人的;遇到比你资历低的人提出的观点也不要嗤之以鼻,抓取其中有用的点,没准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向。总之,有数据说数据,没数据举案例,没案例讲观点,如果连观点都没有的话,照着大佬说的话做就是了。

  3. 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也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无论你是创意艺术设计师,还是用户体验设计师,譬如一张 Banner 氛围传递或者文案排版,譬如插画的配色或者场景搭建,譬如产品的布局结构或者用户体验,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通过拆解改版/竞品/参照产品等,明确产品的最终目的、商业价值等等,有了这些准备后才能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设计或者改版。而分析产品可以以用户体验五要素的角度来分析,分别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之前在分析产品的时候发现有些产品强行套用这五个要素进去不适用,因为有些产品的页面它不存在战略层或者范围层的东西,所以我总结归纳了三个角度来分析产品。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三个角度主要是:表现层、用户体验层和价值层。表现层主要是产品页面的配色、布局结构等;用户体验层是产品的心智透出、交互流程等;价值层就是产品深度的价值体现了,比如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用户留存率等。大致可以套用这个公式去思考:为什么这里会用这种表现形式,它想要表达怎样的效果,它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自己去设计会怎样做。以淘抢购v4.1页面(已上线)为例,因为淘宝规范为卡片式设计,在视觉表现上要统一,所以淘抢购v4.1的业务目的是统一视觉样式,并且它需要给用户产生一种「商品很便宜快去抢购再不抢购就没了」的心智认知,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用户去商品 Detail 页面购买商品和提高商品的点击率,这样通过协调关系形成平台、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利益链商业闭环。

想要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除了项目和时间的沉淀外,更多时候需要自己积累,设计平台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作者会把自己设计分析和思路写出来,我们可以看看别人的想法是否值得借鉴,再去分析一下,最后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么去做。其次做设计的时候带着同理心去做,把自己当作用户去看待自己的产品,通过不断的积累提升自己对产品的敏锐度,将一些产品的隐性问题挖掘出来。另外可以多看一些好的设计书籍,比如《U一点料1、2》、《以匠心 致设计》等等,将学到的分析方法代入自己的产品或作品中,逐渐的分析能力就增强了。

规划能力(Plan)

规划能力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主要讲业务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业务规划能力应对的是我们工作中处理业务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而职业生涯规划应对的是我们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掌握这个能力后前者会给我们带来业务处理效率上的提升,后者给我们带来整个人生有益的好处,所以这个能力非常重要。

1. 业务规划

很多时候我们还在有条不紊地处理某个需求,心想着下班去吃个饭买水果回家洗澡睡觉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紧急的需求,就把我们整天的计划给打乱了,火急火燎地处理完这个需求,然后又把之前的需求做了,最后加班改稿导致整个计划泡汤了。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处理方法有很多种,最经典的就是四象限法则,把事情的紧急重要程度分为:重要且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且不紧急四个象限。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一遇到情况依旧手忙脚乱,根本原因是没有认真地把它代入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画一个象限表,把自己今天所要处理的事务陈列出来,一开始可能因为事情不多就没坚持下去,一旦养成习惯后,将来遇到紧急情况突发的时候就能认识到这个习惯给你带来的好处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在做业务需求的时候,可能会碰到有些需求价值高,有些需求价值低但又很紧急,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们依旧可以套用四象限法则来制定一个四象限表:价值高且紧急、紧急但价值低、价值高不紧急和价值低不紧急。什么是价值高的需求呢,就是能让你有充分思考和分析的需求,比如某个页面的改版。价值低的需求则是相对不怎么需要思考和分析的需求,比如根据已有的规范改个颜色。在时间的优先级前,价值高的需求大于价值低的,最后剩下的就是价值不高且不紧急的。因为我们无法拒绝需求,需求来了肯定是要做的,要学会将需求分解成不同类型,对自己有成长沉淀的需求那可以作为最高优先级去处理,留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分析,然后沉淀经验稳定提升。

2. 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期间就学过相关的课程,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太深的感触,而是等工作以后才知道这项能力的重要性,它相当于你每个阶段的里程碑,当作游戏中的成就任务也不为过,还是自己设定的成就任务。某个阶段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想要获得怎样的成就,都是要自己一步一步慢慢规划并且完成的。

我遇到过几个非常努力的人,每天除去吃饭睡觉工作时间就是在努力学习,到最后还是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的努力没有错,但是这样没有成效的努力会让他们觉得努力并没什么用,逐渐开始产生抱怨、泄气和放弃等负面情绪。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举个例子,如果你刚毕业,给自己制定的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工作3~5年后进到大厂工作提升自己,那么所拆分下来就需要一些项目工作经验和优秀的作品,再细分就是如何做出优秀的作品,细分到最后就是作品当中的元素,比如图标排版布局等。那么就制定计划按照各类元素去做练习,比如图标画两个星期,APP设计排版布局练习两个星期,插画练习两个星期,这样坚持下来就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品了。有了规划并且在自我驱动的推动下,逐渐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设计师要如何培养自我驱动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毕业一年从小公司到天猫设计师,我是如何快速成长的?》

执行能力(Execute)

执行能力是指自我在工作&学习中执行的能力,执行能力是一个设计师最主要的核心技能,一切的能力都在这个基础之上。

 1. 自我执行力

提升自我执行的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看和做。

首先是看,看其实是提高自己审美的一个过程,通过看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久而久之自己的审美能力才会提高。看分两种,一种是带有目的性和不带有目的性的。不带有目的性地去看是自己在空余时间,通过浏览设计网站采集一些你觉得好看的作品。而带有目的性地看是针对某一个模块去搜集整理,比如今天我需要做一个关于内容的模块,那么我就会去寻找一些做内容的产品设计,搜集到的各类关于内容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分析,找出最适合自己产品的一种。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仅仅看是不够的,在看过之后我们需要动手尝试才能算真正地沉淀。做设计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或者眼低手高」,有了审美但表现手法跟不上,或者说表现手法有但是审美跟不上。一定要在自己吸收后,通过尝试做出来,才能真正的沉淀到自己的大脑中,变成自己的表现手法。最后通过大量的积累,结合对商业需求的判断形成设计策略,才能从容应对不同的产品需求。哪怕今天做金融相关的产品,还是明天做电商的产品,后天又改做工具类产品,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游刃有余。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到鱼的大小、肉质是否鲜美那20%的东西,往往忽视了那80%最重要的捕鱼技巧和方法。只看到产品是否好看,交互是否流畅,体验是否良好,没有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个产品的商业背景是什么,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如果换做自己的话会怎么做。设计不是单纯的炫技,设计师的工作核心就是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结合作品的背景、价值等因素,去看、去做、去学相应的表现手法才是自我执行的核心所在。

表达能力(Express)

表达能力是设计师除去执行能力外第二重要的能力,小到平日里的沟通对接,大到述职晋升面试,都离不开表达能力的支持。有些设计师经常面试怎么都过不了关,我本以为是作品集的问题,看完之后作品方面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具体了解后才知道是在面试过程中不知如何阐述自己的作品和思路,或者在阐述过程中由于紧张等因素导致表达断断续续不顺畅,面试官就会觉得这个人不靠谱然后 PASS。明明做图很优秀却输在了表达上,这种情况就很憋屈。在广告公司中,一个 LOGO 或者广告视频往往只是赠品,出售的却是这个品牌VI 的故事。如果一个设计师不懂得怎么阐述自己的业务,不懂得怎么推销自己的方案,不懂得拓宽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就单纯的只会执行作图的话,那么这名设计师是不合格的。

  1. 业务表达

业务表达是指在自己工作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大部分设计师会遇到一个困扰,当设计稿做完以后就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被业务方/面试官/老板提出质疑时,往往不知道怎么阐述,给人一种觉得好看就这样做了,或者其他优秀的作品/竞品是这样做的,我也就这样做了。那么结果往往就是自己的专业性遭到质疑,然后转变成业务方/老板进行设计主导,形成「改来改去还是第一版好」的恶性循环。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表达能力呢?首先设计师要提升在设计领域的专业度,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代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去阐述设计稿,准备工作先做到位,收集相关的数据,掌握相对应的设计理论,先说服自己再去说服别人。

比如:产品的设计为什么要用红色?通过色彩心理学得知,红色能带给人兴奋、激动、热情等积极情绪,而我们产品所需要透出的氛围是热情的、积极向上的,相对应地激发出用户的正向情绪,所以我这里使用红色。

聊天信息这儿为什么要用小气泡的样式?根据近半年数据研究得出,产品聊天信息模块使用过程当中女性用户占总用户数的85.9%,而小气泡样式相对比其他样式更能迎合女性用户群体的喜好,通过 A/B测试结果得出,使用小气泡样式后数据上涨了15%左右,所以聊天信息模块整体改版成小气泡的样式。

通过自己前期的准备(设计理论知识补充、用户调研、数据测试等),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主导整个设计的方向,必要时可以理性地坚持自己的设计方案,毕竟无论是老板还是业务方,出发点都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做到最好最完善,只要你给出数据支撑和专业性的建议,他们一定都会采纳接受的,而最后你的能力和专业性也得到了认可。

  2. 书面表达

我个人是强烈建议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通过写作来检视自己成果的。因为往往很多东西自己是明白的,但是让其他人看懂是另外一种能力了。职业经验总结、对设计的见解看法、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一本书的读后感等等都可以通过书面表达出来。学习某个知识点不难,但要将它教授出去首先要对这件事理解得很透彻,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转化成通俗的语言说给别人听。

大家也明白,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输入而是输出,设计也是一样的。在学习某种理论方法后,通过书面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做到举一反三才能算是真正的学到了这个知识点。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3. 述职

述职一般出现在晋升报告或者面试当中,「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述职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向自己的老板述职是为了升职加薪,向面试官述职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工作成果有了,但是述职做不好,在老板/面试官眼里你就做了无成效的工作。很多人都会经历两个述职的误区,这些误区我经历过也看到过,所以总结出来警醒大家。

把述职当作流水账

把述职当作流水账是很多新人容易犯的错误,有的人会陈列出自己今年做了多少工作:改版了 XXX 模块、设计了 XXX 的首页、通过调查研究自主推导改版了 XXX 模块并落地成功等等,这时候你的老板/面试官心里会想:所以呢?然后呢?工作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决定你能否晋升/录用的,不仅仅是把你做的工作进行流水账般的描述就够了的。

把述职当作邀功大会

述职的时候有的人常常会像邀功一样:我今年通过改版了 XXX 模块,用户量从50%上涨到了80%。通过调查研究改版了 XXX 模块,最后通过 A/B 测试发现数据上涨了5%,最后落地全部实施新的设计方案。这些看似阐述了产品的背景,自己做了什么以及结果,但是往往来说还是不够的,以上统统可以归为无效述职。

你做了什么重要吗?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带了什么样的价值。述职需要你做的,老板/面试官想要了解的就是:分析为什么产品之前数据会那么低?你是通过哪些方法得出解决方案的?为什么那么多种解决方案里你要选择这一种?你这样的方法能否沉淀成体系?如果换一个人来按照你的方法做是否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有效述职是把你在工作中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能力体现。

  4. SCQA模型

SCQA模型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而这个模型可以套用在业务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述职任何场景当中。S是指场景(Situation),C是指冲突(Complication),Q是指问题(Question),A是指解决方案(Answer)。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无论你是在向业务方/老板做工作汇报,还是自己写作梳理都可以用到这个模型。S场景陈述的通常是大家都熟悉的事、普遍认同的事、事情发生的背景。由此切入既交代了事情背景又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然后引出冲突C。Q是发现的问题,最后A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是对Q的回答也是接下来我们要阐述的内容。整个结构其实是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然后带出冲突和疑问,最后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熟知的广告词经常使用这个套路:

  • 得了灰指甲——描述场景「S」
  • 一个传染两——发生了冲突「C」
  • 问我怎么办?——提出问题「Q」
  • 马上用亮甲!——给出解决方案「A」

这个模型无论是演讲、向业务方/老板阐述设计方案的开场,还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序言都是屡试不爽的。S场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必须让对方产生一种:「是的,你说的好有道理」的反应,只有场景被认同了才能继续故事的发展,这时候打破你给对方营造的安全感,制造C冲突,相继提出Q问题,然后给出A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就是整个叙述的核心和中心思想。

比如你要向业务方/老板阐述你的设计方案,就可以这样来描述:「在 XXv2.0 版本上线后(交代场景),收集了近半年以来的数据发现,女性用户相对减少了20%(发生冲突),为什么会减少20%的女性用户(提出疑问),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是改版后整个产品色调偏男性化,由于我们产品的受众群体大多是女性用户,男女比例为1 : 3,所以在 v.2.1 的改版中我将整个产品色调改为偏女性化的方向(给出解决方案)」。

生活能力(Lives)

最后是生活能力,设计不是工作的全部,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产品设计都是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和启发的,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得到怎样的反馈。多陪伴自己的家人、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保持学习新鲜事物的动力等等。设计师往往能从多样化的生活中发现灵感和启发,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不同用户的痛点和感知。如何做一名好的设计师,就是带着同理心去做设计,如何带着同理心做设计,就是将自己当作用户,而用户是融入到生活中的。下面例举两个通过生活中的启发改变产品设计的例子。

1. 用户拥有感

在购买星巴克的时候,为什么服务员要把顾客的名字写在杯子上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分辨吗?去宜家购置家具的时候,为什么要让顾客亲手组装家具?可口可乐为什么可以定制自己城市的易拉罐?因为这一切都是要给用户塑造拥有感,人是一种很不理性的生物,只要先拿到一个东西,就会觉得自己拥有这个东西,就不想放掉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被称为禀赋效应,意思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所拥有东西的价值往往会看得更重。这就是为什么小时候玩的玩具、收集的画册、穿的衣服都已经没什么用了,我们还要留着当纪念的原因。因为我们的人性对于拥有感非常执着,对于自己得到的东西非常迷恋,当我们觉得要失去它的时候,会有一种损失感,觉得很不舍,会觉得心里很难受,这就是禀赋效应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最明显的效果。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而这样的营销策略被用到产品设计当中,例如前段时间很火的软件 Zepeto,每个人生成不一样的图片洗刷着我们的朋友圈;例如每年年末的账单、网易云音乐总结等等。账单它只是一份账单,根据不同用户生成不同的账单,也就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又例如各种 H5 性格测试生成的分享卡等等,这些营销案例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经验的体现。

2. 线下导购转线上

每当我们去到商场线下商店的时候,导购员和我们素未谋面,但是却可以通过我们的大致年龄、穿着、性别等因素推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向我们推销对应的产品,如若刚好触动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就会发生购买行为。生活中线下导购的方式也被运用到线上导购的产品中,同样平台和用户素未谋面,但是可以通过掌握大数据,分析用户近半年、近一个月的购买和浏览商品的数据,结合相对应季节等因素推送给用户所需要的产品。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有一条创业准则是这样说的:「如果有点儿闲钱,还有点时间,但又找不到商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闹市、电梯、小区人流量最高的那个大门口,端杯茶,静静的听人们抱怨。」,谷歌、苹果公司的设计思维首当其冲的就是带着同理心去设计、去制定设计策略,同理心来源于生活,而这一切只有设计师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才能从当中获得启发和感悟,然后代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当中,设计出能根本解决问题的产品。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劳逸结合,多锻炼身体,多花些时间陪伴父母、家人,这样才能带着健康的身心去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结

以上是我总结的除设计之外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如果将这些比喻成大树的话,设计能力是大树的根部,是设计师立足的根本。而执行能力则是这根树的枝干,是支撑设计师全部的基础;表达能力是树枝,撑起设计师的整个世界;思考能力则是树叶花果,是设计师综合的产物;大地就是生活能力,当设计师的产物(物质、地位等)「落地」时,滋养着大地,大地越「肥沃」,越能催生出茂盛的枝叶;而规划能力就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什么时候需要浇水,什么时候需要修剪枝叶,都是由园丁来承担。

想要跑赢别人,首先得跑过那个跑得最快的自己。

参考文献:

  • 《结构力思考》李忠秋 2018电子工业出版社
  •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星巴克为什么把你的名字写在杯子上?》馒头商学院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粉红色的小青蛙」

除了专业过硬,高级设计师都得掌握的5个能力素养

© 版权声明
评价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
0

点评

0

收藏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