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镇
历史沿革
斗山镇明清时期属矬峒都。期间称台山第三区。1958年与冲蒌、都斛合建斗山,1959年析出都斛,1961年析出冲蒌。1984年改斗山区,1986年撤区建镇。1996年镇驻斗山圩,距台城26千米,辖斗山圩、福场、西乔、秀墩、大湾、中礼、莲洲、浮石、西栅、田稠、横江、曹厚、安南、六福、唐美、其乐、五福、美南、墩头、那洲20个管理区(行政村)。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斗山镇共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
行政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440781106001 121 斗山圩居委会 440781106201 220 西乔村委会 440781106202 220 福场村委会 440781106203 220 秀墩村委会 440781106204 220 大湾村委会 440781106205 220 中礼村委会 440781106206 220 莲洲村委会 440781106207 122 西栅村委会 440781106208 220 浮石村委会 440781106209 220 田稠村委会 440781106210 220 曹厚村委会 440781106211 220 横江村委会 440781106212 220 唐美村委会 440781106213 220 六福村委会 440781106214 220 安南村委会 440781106215 220 五福村委会 440781106216 220 其乐村委会 440781106217 220 墩头村委会 440781106218 220 那洲村委会
行政区划
地理
斗山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东连都斛镇,南邻赤溪、广海镇,西接端芬镇,北靠冲蒌镇。
交通
斗山镇毗邻港澳,距澳门48海里,离87海里。斗山镇凭借的春风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人杰地灵,不断加快建设步伐,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强劲的后发优势日渐凸现。台山市高铜公,新台高速公,西部沿海高速公交汇于境内,距正在兴建的鱼塘港1万吨级深水码头20公里,距台山市区24公里,12分钟可达市区,100分钟可达广州,20分钟达鱼塘港,60分钟达珠海,120分钟达深圳,交通十分便利。
经济发展
斗山镇又是台山市东南工业重镇,斗山镇创抓机遇,增创发展新优势,以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为商机利用充足土地资源,配合各项投资优惠政策。2006年11月国家批准台山市成为中国南方电网xxx个直购电试点地区,低廉电价和稳定电力供应,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投资宝地。每年招商引资总额为外资5000万美金,内资1亿多元,斗山镇现有企业800多家,主要有制衣、织布、陶瓷、化工、五金电器、粮食加工、工艺编织、鳗鱼养殖加工出口、饮食、运输等行业。其中主要支柱产业有服装纺织,青鳗出口加工,陶瓷及五金电器。全镇每年产值超7亿元。青鳗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
斗山镇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有丰富旅游资源,浮石村飘色被省评为非物质文化传承。浮月村古碉楼,中国xxx条民办铁新宁铁创始人陈宜禧故居等旅游景点,是省中心镇,鳗鱼养殖专业镇,省卫生先进镇和五邑杯江门市规划先进镇。
当地名人
陈国平,字孟博,是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六村大美村人,旅港殷商,华英昌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历任台山商会理事长、监事长和永远名誉会长、台山陈氏家族联合会会长。陈国平一向萦怀桑梓,热心家乡建设。自实行以来,他独捐巨款并团结发动内外乡亲集资,在兴办台山六村提岭中学和扩建太和医院等大型社会公益事业过程中作出了卓著的贡献。陈国平为桑梓、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1年12月8日,台山市人民给他颁发了振兴台山贡献金牌。1993年,江门市常委会给他授予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
陈金坚: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顾问、纽约华人联合总会创会人之一、纽约《侨报》副董事长陈金坚先生,1911年4月7日生于中国广东台山斗山镇六村乡中礼村,少年时期在辛亥后的侨乡成长,千丝万缕地经过了华夏传统的礼仪熏陶;30年代前后的青年时期,陈金坚先生就读台山任远中学和县城的台山一中,随后肄业广州国民大学,深受因xxx次xxx合作失败而转移到教育阵线的中员的影响。其中终生难忘的师长,有日后著名的中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干之教授。1937年xxxxxx爆发,陈金坚先生返回家乡,从事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曾任台山县城《民气日报》记者和本村中礼的陪杰小学校长。
卫生事业
卫生方面,斗山镇现有设备齐全医院二间,其中斗山医院(更名台山第二人民医院)和太和医院被江门市卫生系统评为一级甲等医院。为全镇新建、改建了100多座厕所,全面达到卫生标准。太和医院1993年顺利通过医院分级管理评审,被评为国家一级甲等医院。为发展医疗业务需要,1995年创办了台山市xxx家病防治中心,填补了台山市一项空白,有病防治专业医生4人,4人,护工1人。内设专科病床30张,还设有病患者生活区。1996年该院作为全市xxx批被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的称号。有妇科专业医生6名,设有空调候产房,受到社会好评。
土特名产
斗山茭笋
茭笋,属禾本科,外貌与禾苗相似,故又名禾笋。茭笋和禾苗的分别是:斗山茭笋茭笋的叶比稻叶长宽而肥厚,而且长势葱茂。台山南部地区有大量出产,以斗山为最多,而以六村所产为最佳。茭笋适宜在塘涌泽沿生长。每年仲春时节,将留下的枯稿分成小棵,植于有水的洼地,即可生长,终年不需施肥。夏末时茭笋就茂绿如茵,再用稀泥在干枝间泼下,使其留有空隙,便可大量发芽。中秋时节便似雨后春笋般丛生了,这时即可收获。茭笋有煎、炒、滚汤三种吃法。煎时先将茭笋纵剖为二,再用刀在剖面上划一深痕,略分开,在里面填入鲭浆(鱼肉与猪肉混合捣成的浆状物),用油煎香,打个糊献(普通话叫勾芡)即成。也可用猪肉或虾肉伴炒、滚汤。
西洋菜
味美可口,煲炒俱佳,人多喜爱。每当朔风初起,气候干燥,则以煲汤更宜。有钱人家投以鸭肾、蚝豉、虾米或猪骨,清淡人家只落一些番薯或清煲,各俱风味,均奏清热润肺之效。西洋菜在我市已比比皆是,唯是斗山西栅的为最佳。究其原因,除土肥水美外,应数培植技术最为重要。十九世纪末,一小贩往来各地。一次,在都斛见一位归侨栽有野菜两盆,问之,说由外洋带回,叫西洋菜,可食用,并得一捆带回,植于菜园,早晚淋水,生势不错。一日,他偶把此菜老茎弃于水沟,几天后,发现老茎均发出新芽。为好奇心,他试将老茎植于垄沟水中,结果,发现水育比旱育的生长快,菜质好,自此,西洋菜便在西栅落户,由旱育改水育。后又经当地农民多方探索,栽培技术不断创新。西栅西洋菜,便为我市远近皆知的土特产,尤以石巷村生产的为最佳。
鱼米之乡
斗山镇是侨乡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业基础稳固。斗山镇斗山镇耕地面积49985亩(其中水稻田45273亩,旱地4712亩),山林48696亩,处在被誉为广东xxx田的水稻丰产示范片,盛产优质稻米。水利设施齐全,水源充足。斗山镇建有中、小型山塘水库6处,可蓄水360万立方米。另市属的大隆洞水库、猪乸潭水库、岐山水库亦供水灌溉全镇大部分农田,为斗山镇的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斗山镇的三高农业已初具规模,建有豆类、蔬菜、鳗鱼、水果和莲藕生产,现向一村一品、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格局发展。
招商引资
以来,斗山镇委、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斗山镇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增创发展优势,实施工业立镇、农业富镇、科技兴镇、房产旺镇的战略,吸纳两资兴办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斗山镇招商引资总额近5000万美元,内资超1亿元,连续二年被江门市委、市评为招商引资先进镇。斗山镇有镇办企业23家,村办企业120家,个体工商企业878家。工业以纺织、制衣、五金、针织、陶瓷、建筑、粮食加工为支柱产业。其中,大米加工厂近20家,出厂的斗山大米畅销省内外各大城市,商贸、饮食、运输业较为兴旺发达。以智达制衣城为龙头带动全镇电子、化工、轻纺业滚动式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113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29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