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症状体征
以青壮年女性较多。损害为局限于1cm以内的淡痂皮,伴少量白色鳞屑,周围无明显炎症,基底柔软,多见于下唇唇红部。患者有阵发性剧烈瘙痒感,因而咬唇或揉擦止痒,随即有大量淡稀薄液体自痂皮下溢出,约经数分钟后瘙痒缓解,液体停止流出,黄痂又结,每天反复1~2次。
本病为发生于唇部的良性黏膜淋巴组织增生病,下唇多见,临床表现为唇肿胀、瘙痒难耐、潮红、干燥、脱屑、糜烂,不皮肤或口腔黏膜等其他部位的而单发于唇部者,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病程迁延,损害长期反复发作。
用药治疗
避免日照暴晒。由于本病对放射性,可用放射性核素P32贴敷治疗,每周1~2次,2~3周为1疗程。痂皮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去除。
饮食保健
2、根据医生的合理饮食。
预防护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生活细节,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理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原始淋巴组织在光辐射下增生有关。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好发于头面部,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局限性结节状损害。唇部是其好发部位。
疾病诊断
本病淡液体溢出和痂皮应与腺性唇炎鉴别。后者常呈多发性散在小结节,位于下唇黏膜下,只有在翻转下唇并挤压时才见溢出,痂皮多见于晨起时。本病局限性损害和结痂应与盘状红斑狼疮鉴别。后者好发于下唇唇红部。可有结痂。但多为血痂,并在痂皮周围有放射状白纹组成的弧线性损害。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有特征性的淋巴滤泡样结构,由排列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其中央为组织细胞,周围为淋巴细胞,但少数病例可相反排列,并发现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故又称为淋巴滤泡性唇炎。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淋巴滤泡的出现,可构成诊断,但需与日光性类网织增生及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相区别,因两者均可出现淋巴滤泡。弥散的淋巴细胞增生则需与盘状红斑狼疮、糜烂性扁平苔藓等区别。患淋巴组织增生病时可出现多色体,即在大的组织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异噌色性的颗粒,多色体可能是由于组织细胞核碎片而形成,尚未确知。
其他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