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北金融街

  简介

  以解放北为轴心的天津金融项目已正式启动,未来将打造一个型、智能化的金融综合服务区。金融城规划建筑面积210万平米,包含金融、保险、证券等七大板块,分为金融交易服务区、金融广场、商务公寓区、店区等区域。

  这是一条记录天津百年沧桑的街道

   历史 历史沿袭

它的名字就是一部历史。法国人称它为国,英国人称它为维多利亚道,它又因贯穿了英租界和法租界,处于两租界的中心而被称为中街。今天它的名字叫解放北。但一百多年来,人们更解放北金融街解放北金融街愿意按照它的功能特点称其为金融街。更有人称其为中国北方的华尔街。

  

历经百年风雨,这条2300米的金融街及其附近保留下来的金融建筑大多仍保持原有风貌,记录着百年金融街辉煌历史,也了金融街的历史变迁。今天,这里仍有26家常设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七家中资银行天津分行均在此办公,使这里成为天津金融机构集中的地区和全国闻名的金融一条街。

   清末

  作为天津乃至中国北方金融业聚集地,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

  1860年,英法两国先后在天津租修建房,并从法租界万国桥(又名法国桥,今解放桥)开始,向南拓建一条主要交通干线,贯穿两租界,成为当时英、法租界的中心地带,是租界的、经济中心。

  

随后,银行、保险公司、洋行、轮船公司等纷纷来津设立机构,从事通商贸解放北金融街解放北金融街易。1880年(清光绪六年),英国汇丰银行首先来津筹设机构,成为天津的xxx家外国银行,并于1882年(光绪八年)在这里开业。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英、法租界中街设立了10余家外资银行。

  由于外商银行集中,一些较大的洋行和保险公司争先这里开展业务。

  在清末民初,中国新式银行逐渐兴起并在这里聚集。1937年以前,这条街已成为北方著名的金融中心。

   解放后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外商银行相继撤出天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在解放北成立。1978年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在此设立天津分行。

   特色

  金融街建筑独具特色。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的银行建筑大多由钢筋混凝土和大理石、花岗石、红砖等材料建成,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造型,门前设有巨型柱廊,造型华丽、大方,表现出庄严、稳定、肃穆的气氛;20世纪30年代以后则多采用混凝土材料,外形挺拔,富于现代功能;而80年代以后,新建的银行高层建筑,体现了都市风采,显示了时代的风格,装备了现代化的多功能设备,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新发展。

   发展 基本建设

  2006年天津市制定了投资145亿人民币,以解放北为轴心的天津金融城建设规划。金融城占地面积113公顷,规划新建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修缮保留老建筑80万平方米,并完善配套道、管网等基础设施。金融老街正在。

  地址:解放北金融街

  公交车:17 93 651,口腔医院站

   解放北历史文化街区

  展现金融业百年发展历程

  根据规划,解放北地区被定位为以西洋古典风格为特色的、天津近代金融办公建筑集中区。

  该街区集中体现近代中国的金融业百年发展历程,用地面积44.8公顷。其中解放北、大连道等6条道划定为一类历史街道,维持现有、线型及宽度。张自忠、台儿庄等6条道划定为二类历史街道。振德里、复新楼等街巷划定为历史街巷。建筑表面禁用耀眼华丽颜色,一层以上的建筑外立面最多不能超过40%采用玻璃或类似于玻璃的材料。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