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基本概况
拥有2个xxx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xxx临床药理和1个xxx中医药理,1个xxx重点建设学科,9个xxx重点实验室,1个涉外医疗中心,4个xxx医学专科研究所,10个xxx医学专科中心,拥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南方医科大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集聚了一大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学者,他们秉承先贤的优良传统,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栋梁。在、和谐的校园中,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医疗、科研等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专家,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博士生导师334名、硕士生导师854名,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100多名,享受特殊津贴人员200余名,国家学位评议组2名,xxx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军队重大贡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全国教师9名,有54人次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资产总值逾40亿元人民币,有着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先进,研究生公寓全部安装了空调、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实现电话、网络、电视三通。
学校现有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等6所附属医院,其中南方医院惠侨楼是全国开办最早、规模xxx、收治海外病人最多的涉外医疗机构,并获授予的“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以及xxx广州、武汉、南京等军队总医院均为该校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另有近百所规模较大、教学质量好的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临床教学实践和就业资源十分充足。
对外交流
学校对外交往广泛频繁,先后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及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联系,留学生数量居广东院校第二位。与国外大学的师资互访、学生互派的跨国教学活动正稳步,为广大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基础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自从2004年改制以来,由原本的xxx军医大学更名为南医大,但是校东门仍然挂着题词的xxx军医大牌匾,可见南方医科大学各将校对军制的依依不舍。2005年3月更是将队制改成学院制,准确来说是队制,这是希望能向地方学校靠拢,活泼学园生活。在学风方面,秉承重点大学优良学风,自习室时常爆满,必须占位才能取得自习空间,考试前尤甚。学生工作方面,虽然对外军事管理,但是不少行政管理层为了使南方医科大学更加充满活力纷纷放弃各种苛刻,对学生教育采取任由发展,伺机调整的战略,所以养成了学园学生尊校规敬师长的优良品德和各人自觉意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军校,能如此逐步传统却是难能可贵。
南方医科大学硬件建设方面,南方医科大学23层公寓楼男女生混编居住的形式,不仅反应了医学院校抛弃旧的决心,也表现出重点大学应有的气魄,与时俱进的信心。而作为国内少见的高层美形公寓楼,在设计方面也是颇花心思。宿舍允许学生安装空调,并且采取4人通过制,不但促进校内还能提高学生和争取利益的能力,是培养社会性优势发展人才的重大举措。还有东区的红楼和食堂西面的研究生楼,也是幽雅,有着许多空室供学生活动的优质宿舍楼。教学楼分列9层,都安装国家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而教学楼距宿舍楼仅仅2-7分钟程,让学生和老师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步行上,从而经常可以看见上课期间同学们纷纭沓至,一片莘莘学子竞相聚的景象。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方医科大学建成了以院士为龙头、博士后流动站为、药品研究为平台、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优秀中青年人才为的理工医结合、医结合、生物高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四大优势学科群。
理工医结合学科群 ,拥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是中国医学图像学会理事长单位和《中国医学物理学》、《中国临床解剖学》2个核心期刊主编单位,建有xxx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xxx大型医疗设备质量和检测中心,是大型医疗仪器国家军队标准的制定单位。其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中国理工类一级学科评估中,综合实力就已经达到了中国第八,“科学研究”得分名列中国第三,来又取得了重大发展。
医结合学科群 ,南方医科大学是华南地区xxx一所同时拥有西医和中医药学院的医科大学,军队xxx的中医药学院和中医药研究所,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医结合和中药学)、3个xxx重点学科、中药和西药xxx临床药理,拥有2名院士候选人,2名中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和4名中央保健组专家等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十五”以来,在中医中药方面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18项,在中国28所中医药大学中名列第4位。
生物高技术学科群,拥有2名科学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鼻咽癌机制、肿瘤靶向生物治疗、应用型基因芯片、地中海贫血早期基因诊断、疟疾免疫、基因工程疫苗等医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居国内xxx水平。南方医科大学是国家五大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华南地区xxx规模的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群 ,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xxx“2110”重中之重建设学科,是xxx指定的南方战区核、化、生等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和救护中心,是xxx国际维和部队医疗队的专门培训机构,是广东省热带医学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预防医学领域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世纪60年代参加国家“两弹一星”和“三防”(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医学科技攻关的一批专家调入南方医科大学,奠定了该学科“三防”医学的基础。该学科汇聚了中国防生物战部分创始人,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863计划”主题专家、国家科技评审专家等一批知名学者。建成了国家xxx家数字化人体热气候仿真室、广东省最早的P3实验室(广东省4个之一)和广东省xxx生物技术中试等一批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研究实验室。在SARS期间,被指定为流行病调研组组长单位和心理治疗组组长单位,并承担了中国第1列SARS患者尸体的解剖工作。
南方医科大学于2006年将队制更改为学院制,进一步赶上了国内高校的进程,现设有xxx,二临床医学院,中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等八大学院。
大学:
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南方医科大学释义:
“诚信务实”:诚信务实,代表了南方医大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诚信务实的办学、治学原则,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业务过硬、品德优良的医学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历经战场、市场的双重检阅,始终坚守诚信务实的,受到社会的。先后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教师钟世镇院士、姚开泰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教书育人的典范,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骆抗先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以“全军模范长”杨丽为代表的一大批医疗工作者的典范,以“雷锋式的模范军医”陈大新、“白求恩式的好军医”温端生、2006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陈强、2007年全国三好学生孙慧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代表了南方医大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勇往直前的气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校从1951年至今,三迁校址、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从一所中学发展为全国重点大学。56年的风雨历程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历史。创建初期,学校边建校边教学,克服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xxx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的医务干部。升为本科院校后,在从北国迁往南疆的过程中,尽管资金困难,却仍然不忘扩大规模,积极发展和完善重点学科及附属医院,并成为全国xxx批重点院校。2004年8月,学校转制移交广东,在硬件建设上,与省内其他知名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没有气馁,而是、、负重前行,勇敢地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积极融入广东的大潮之中。
“敢为人先”:敢为人先,代表了南方医大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学校敢为天下先,一直走在的前沿,创造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许多xxx。创办了国内最早、规模xxx的涉外医疗中心——惠侨楼,先后收治过81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海外患者。在全国率先走开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构建了“一体两环”办学模式,获国家优秀教学一等,在军队院校和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研制出了国际上xxx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xxx台国产X刀和全国xxx个国家I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钟世镇院士开辟了我国临床解剖学学科,被誉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科的奠基人”;张汗承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泪液学的系统研究,创造了“泪液学”英文单词(Dacryology),被誉为“泪液学之父”;舒斯云教授界上首先发现了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国际学术界将这一区域以她的姓氏命名,称之为“舒氏区”;尹炳生教授界上首先提出了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誉为心电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写入最权威的心电研究领域专著《心电学》,称为“尹氏导联”……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代表了南方医大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的气势。“要做就做xxx的”。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经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推荐,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军队院校学籍管理系统》,被指定为全军和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在国际上首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国家科技部2004年底公布的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居24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二,在全国医科大学中排名第三。《学报》是广东省xxx一家同时被三大国际权威医学情报检索机构(美国医学索引、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收录的学术期刊,2004年影响因子为0.538,在全国92家医科大学学报类中位列第二。从1993年广东省开展“南粤优秀研究生”评选活动以来,我校获率始终居广东省院校前列。在1988-1997年广东省公布英语四级通过率排名的十年中(1998年后不再公布排名),我校连续十年位居广东高校首位。2004年,我校学生代表团在广东省医学生急救理论和技能竞赛中,以比第二名高出40多分的成绩获得xxx名,作为广东省xxx代表赴港参加粤、京、沪、台、港、澳六地的决赛并获得技术金。在2005-200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2项、一等3项、二等8项、三等13项……
昨天,学校凭借“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今天,学校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去战
学科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
专业学科门类齐全。设有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食品卫生方向、卫生检验检疫方向)中医学、中医学(医结合)、临床病理、临床心理、中药学、药学(大药学方向、临床药学方向、药物制剂方向)、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检验(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护理学、(卫生监督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经济学、生物统计学等26个本科(方向)5个专科(三年临床专科06年停止招生)。
学科理、工、医、文、管、法、经济等7大领域,形成了以理工医结合、医结合、热带医学、生物高技术等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拥有3个xxx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xxx临床药理和1个xxx中医药理,1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9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涉外医疗中心,4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拥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办学
南方医科大学有着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南方医科大学尤其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致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实施办学的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积极与英国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韩国培才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合办学,建立了与海外著名大学交换学生的制度。充分发挥临床医学、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等特色名牌专业的优势,并紧密围绕广东经济建设、卫生保障、科技发展的需求,以医学学科建设为重点,带动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将南方医科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多科性医科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51名,其中,正副教授700多名(博士生导师98多名,硕士生导师25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享受特殊津贴人员100多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学位评议组4名,xxx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军队重大贡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全国教师9名,有54人次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有100多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全军和学术组织理事、常委以上职务。南方医科大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集聚了一大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学者,他们秉承先贤的优良传统,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的栋梁。在、和谐的校园中,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医疗、科研等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交流合作
南方医科大学有着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尤其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致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实施办学的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积极与英国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韩国培才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合办学,建立了与海外著名大学交换学生的制度。充分发挥临床医学、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等特色名牌专业的优势,并紧密围绕广东经济建设、卫生保障、科技发展的需求,以医学学科建设为重点,带动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多科性医科大学”。
文明
校训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校训释义
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博学切实,所以广知”。意为广博学识、丰富、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意为坚定、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的,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
济世:取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意为尊命、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校徽
南方医科大学校徽各设计元素说明
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由多元素巧妙组成,各设计元素内涵如下:
皇冠:皇冠在文化中是水平的象征,校徽顶端用皇冠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麒麟: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的寓意。
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表达了南方医科大学地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同时一朵盛放的木棉花,也象征了南方医科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势头。
双蛇杖: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以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飘带:波浪状的飘带寓义南方医科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始终的办学思。
橄榄枝与五星: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出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校徽通过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xxxxxx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
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办学指导思想。
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学校英文全称
1951: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
盾牌: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
校歌 爱在南方
——南方医科大学校歌(歌词)
作词:陈道斌作曲:绍章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情比珠江水长,
我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白云山下麒麟岗,
是我们神圣的。
勇攀医学高峰,
和谐春风伴随成长。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
诚信,勤俭自强,
青春为理想闪光。
爱在南方,
科学发展方向,
我们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教风 品正学高敬业爱生
学风 德能学以致用
相关历史
南方医科大学自从04年改制以来,由原本的xxx军医大学更名为南医大,但是校东门仍然挂着题词的xxx军医大牌匾,可见学校各将校对军制的依依不舍.05年3月更是将队制改成学院制,准确来说是队制,这是希望能向地方学校靠拢,活泼学园生活.在学风方面,秉承重点大学优良学风,自习室时常爆满,必须占位才能取得自习空间,考试前尤甚.学生工作方面,虽然对外军事管理,但是不少行政管理层为了使学校更加充满活力纷纷放弃各种苛刻,对学生教育采取任由发展,伺机调整的战略,所以养成了学园学生尊校规敬师长的优良品德和各人自觉意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军校,能如此逐步传统却是难能可贵。
设施建设
校本部:
南方医科大学硬件建设方面,学校23层公寓楼男女生混编居住的形式,不仅反应了医学院校抛弃旧的决心,也表现出重点大学应有的气魄,与时俱进的信心.而作为国内少见的高层美形公寓楼,在设计方面也是颇花心思.宿舍允许学生安装空调,并且采取4人通过制,不但促进校内还能提高学生和争取利益的能力,是培养社会性优势发展人才的重大举措.还有东区的红楼和食堂西面的研究生楼,也是幽雅,有着许多空室供学生活动的优质宿舍楼.教学楼分列9层,都安装国家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而教学楼距宿舍楼仅仅2-7分钟程,让学生和老师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步行上,从而经常可以看见上课期间同学们纷纭沓至,一片莘莘学子竞相聚的景象.。
顺德新校区: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位于珠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岭南滨水城市和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佛山市顺德区(原顺德市)。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园林特色。为记叙新校区建设之历史,学校撰《顺德新园记》刻于大门照壁,全文如下:“顺德新园,幽雅俊美,格局别致。北揽容桂山水,南拥书馆风华,东植百草,西沐德辉。有重楼飞阁,碧瓦红墙,引清溪畅流,穿池绕苑,望虹桥烟雨,香山入画。紫荆坛嫣然照水,凌云塔直上九霄。荷亭扶香,兰亭熏风,碧云流转,白鹭纷飞。冬岭朝阳暖,景湖明月生。风拂芙蓉,烟笼牡丹,芝兰吐蕊,桃李含芳。劲节看翠竹,养青松。秋实堂培累累硕果,春华堂听朗朗书声。水润宜耘业,山远澹。凝思径深处,展怀天地间。待到花开时节,香传四海,俊杰咸集,人才辈出。自在其间,幸甚至哉!”顺德校区既是学生治学修身的乐园,也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所。
顺德校区现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1800亩),首期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包含教学核心区、行政办公区、运动区、产业发展区、生活服务区和生态湿地区。教学硬件设施十分完善,有教学楼、实验楼各五幢,现代化多教室、实验室200余间,藏书100万册图书馆1座,可满足12000学生的教学任务需要。运动设施场地齐全,建有多功能室内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池、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另设有多个室外篮球场个、羽毛球场和网球场。校区内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建有大型超市、银行、邮局、书店以及理发室、面包房。交通便利,顺德区设有公交线直达校区。
顺德校区与广州校本部实行教学一体化,学生一、二年级在校区学习,三、四、五年级回广州校本部学习。学校在顺德校区设立管委会,代表学校负责顺德校区的全面工作,保障校区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校区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大优势学科群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建成了以院士为龙头、博士后流动站为、药品研究为平台、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优秀中青年人才为的理工医结合、医结合、生物高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四大优势学科群。2003年,在广东省组织的重点学科评审中,全省参评学科综合评分的前15名学科中,学校就有8个,占全省的53.3%。
理工医结合学科群,拥有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是中国医学图像学会理事长单位和《中国医学物理学》、《中国临床解剖学》2个核心期刊主编单位,建有全军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全军大型医疗设备质量和检测中心,是大型医疗仪器国家军队标准的制定单位。其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理工类一级学科评估中,综合实力就已经达到了全国第八,“科学研究”得分名列全国第三,近两年来又取得了重大发展。
医结合学科群,学校是华南地区xxx一所同时拥有西医和中医药学院的医科大学,军队xxx的中医药学院和中医药研究所,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医结合和中药学)、3个xxx重点学科、中药和西药xxx临床药理,拥有2名院士候选人,2名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和4名中央保健组专家等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十五”以来,在中医中药方面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18项,在全国28所中医药大学中名列第4位。
生物高技术学科群,拥有1名科学院院士,1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鼻咽癌机制、肿瘤靶向生物治疗、应用型基因芯片、地中海贫血早期基因诊断、疟疾免疫、基因工程疫苗等医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居国内xxx水平。学校是国家五大生物芯片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华南地区xxx规模的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群,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全军“2110”重中之重建设学科,是全军指定的南方战区核、化、生等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和救护中心,是我军国际维和部队医疗队的专门培训机构,是广东省热带医学理事长单位、广东省预防医学领域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世纪60年代参加国家“两弹一星”和“三防”(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医学科技攻关的一批专家调入学校,奠定了该学科“三防”医学的基础。该学科汇聚了我国防生物战部分创始人,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863计划”主题专家、国家科技评审专家等一批知名学者。建成了国家xxx家数字化人体热气候仿真室、广东省最早的P3实验室(广东省4个之一)和广东省xxx生物技术中试等一批国内一流的公共卫生研究实验室。在SARS期间,被指定为流行病调研组组长单位和心理治疗组组长单位,并承担了全国第1列SARS患者尸体的解剖工作。
辉煌校绩
“九五”以来(1996-2003年),在粤所有高校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23项(均没有获得一等),其中学校就有10项,占全省各类高校和医疗机构获总数的43.5%,位居全国医科大学xxx。“十五”期间,学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30项,名列广东省内高校首位。近几年国家公布的年度科技十大新闻中学校有4项入选,是广东省入选“十大新闻”最多的高校。
“十五”以来(2001-2003年底),共承担国家和省市基金课题643项,总经费1.38亿多元,是全省获得由各级设立的基金课题经费最多的医科院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各3项,位居广东省医科院校的首位(原中山医科大学分别为2项)。目前在粤所有高校共承担了5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学校就占了2项。学校承担的“973”项目“炎症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和“临床医学信息处理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是广东省生命科学领域中仅有的2项“973”项目,填补了广东省生命科学领域“973”首席科学家的空白。
裴国献教授完成的“双前臂异体移植术”,是亚洲第1、2例,世界第3、4例;舒斯云教授界首先发现的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舒氏区”;由钟世镇院士牵头开展的“数字化人体研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863”)正式立项项目,2003年底面世的“数字化虚拟中国人数据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韩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虚拟可视人技术的国家。该课题组承担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着陆保障系统主要研究任务,这是广东省科研单位承担的xxx一项有关“神六”的科研技术方面的工作,该研究还将延续到“神七”,主要是通过数字人技术来研究宇航员太空行走中辐射对人体的和防护。
尹炳生教授界上首先提出了符合参比系xxx性的头胸心电导联理论,国内学者赞誉该理论是心电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写入国内最权威的心电研究领域专著《心电学》,称为“尹氏导联”。
张汉承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辟了泪液学研究领域,创造了“泪液学”的英文单词名称并得到国际学术界,被誉为“泪液学之父”。
车小燕教授研制的SARS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是国际上xxx针对SARS病毒血清抗原的检测试剂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xxx一个在发病的xxx天就能从血液中检出SARS病毒的检测试剂,度达到90%以上,度高达99%。与其他检测试剂产品相比,具有检测速度最快、检出率最高、性xxx、最适合基层单位推广等优势。在钟南山院士主编的《SARS诊治指南》中,已把该试剂检测结果作为最重要的早期SARS检测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科技部2004年底公布的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中,学校位居第24位,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第2位;学校有5种期刊是国内本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学术期刊,《学报》是广东省xxx一家同时被国际权威医学情报检索机构IM、CA、AJ同时收录的学术期刊,在全国92家医科大学学报类位列第二。
在2005年的中华医学科技颁大会上,广东医学界拿下全国8个一等研究课题中的3个,分别是学校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的舒斯云教授关于大脑记忆区域的研究课题、车小燕教授关于快速诊断试剂的研究课题,以及中山眼科中心杨培增教授关于葡萄膜炎发病机制、治疗的研究课题,学校占了三分
名人名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全国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一代名师、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一级教授—钟世镇
1925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家,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和《JournalofClinicalAnatomy》期刊;担任总主编出版了《临床解剖学丛书》、《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和《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担任美国《ClinicalAnatomy》和法国《SurgicalRadiologicAnatomy》的执行编委及助理主编。他在显微外科领域的系列,为中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6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和“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研究上有创新性成就,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博物馆”。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工医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担任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主任,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优秀教师、xxx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二级教授—姚开泰
1931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xxx医学院医疗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我国鼻咽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国际EVB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科学技术生物科学学科评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医药工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开发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肿瘤病理学研究,在肿瘤(尤其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实验病理学、生物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部“863”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卫生部、国家教委等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国家发明三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等十多项科技项。近几年来,在JProteomeRes,MolecularCancer,GenesChromosomesCancer,JMedGenet,ClinicalCancer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BMCbioinformatics,BMCCancer,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line等著名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中国科学院院士、内科(肾脏病)学专家、xxx总后勤部“科技”、广东省“三八红旗手”—侯凡凡
1950年出生,1973年毕业于xxx军医大学,1993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工作。现任广州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系教授,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
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脏病。她是几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ESBARI、ROAD和SDBRAS)的主要研究者。现任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和14家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作为xxx和/或通讯作者已在许多国际著名期刊,如“NEnglJMed”、“JAmSocNephrol”、“KidneyInt”、“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和“Endocrinology”等发表过众多论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2项(2004年和2007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2009年)。获欧洲肾脏病、透析、移植学会(EDTA)“杰出科学报告”(1995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最佳论文一等”(2001年),广东省“丁颖科技”(2004年),中国医师学会“中国医师”(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2006年)。获xxx总后勤部“科技”(2002年)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xxx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科技进步医药卫生评审专家组、伯乐获得者、教授—-赵克森
1937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医科大学。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专家,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创建人之一。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50多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xxx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总后勤部科学技术一代名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广东省师德标兵,获总后勤部优秀人才建设伯乐,总参谋部、总部、总后勤部颁发的育才金,二次赴出席总后勤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大会。主编出版了“休克的细胞和基础”、英文版“AdvancesinBurnsandTrauma”和“MolecularMechanismofSevereShock”等6本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国际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和国家发明四等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军队教学一等、军队医疗一等各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六项,荣立三等功6次。为国际休克学会联盟(IFSS)理事、曾任中国病生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22届中华医学会理事、4-5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xxx教学名师—丁彦青教授
1950年出生,1972年毕业于xxx军医大学。国内知名的肿瘤病理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国家及广东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科协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突出贡献医学专家、广东省丁颖科技、全军教育金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及广东省“五、一”劳动章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基金,国际合作科学基金及广东省科技评审专家。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主任、广东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诊断病理学》副总编辑、《中华病理学》、《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学》、《中国肺癌》、《现代消化病及介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及编委。Lancet、AmJNephrology、JclinicalPathology、JTranslationMedline、CellBiologyInternational等国际著名特邀审稿专家。2003年以来主持及完成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863”子课题、“973”分题、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1项;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36篇,包括NEngJMed、JPathol、ModernPathol、Neoplasia、JProteomicsResearch、Gut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专著20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7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医学评审专家、伯乐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中国流行流行病杰出贡献—俞守义
1937年生,南方医科大学(原xxx军医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博导。2009年中华预防学会流行病学会授于“中国流行流行病杰出贡献”。1962年起先后任职于国防科委十三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流研所、青海省贵德县鼠防站、广州xxx军医大学。长期从事军事预防医学的科研、教学、突发疫情的防控研究和现场应急处理。曾任全军防生武器专业组副组长、国务院学委会科学评议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和军队总后勤部医学科研项目立项和评审组专家。1998年主持并召开全国xxx届流行病学研讨会。曾主持军队指令性项目,参与国家“973”、“863”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三等各一项,军队、省、部科技进步二等6项,三等功2次,主参编专著6部,培养硕博研究生108名,在读10名。荣获“军队科技干部伯乐”“省级教学名师”“省五一劳动章”。现任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流行病学会终身名誉主委,广东省热带医学会理事长。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技术发明二等获得者—陈武凡
1949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原xxx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广东省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兼评审专家)、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信息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与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IEEETMI、TIP与TPAMI等会刊审稿人。主持及完成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军队重点攻关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攻关项目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1项,教育部国家提名技术发明一等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自参加工作以来,xxx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主编教材和专著各2部。
医疗实力
拥有6个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广东省35项“名医工程项目”我校占9项。有直属附属医院6所(南方医南方医院院、珠江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江都医院、医结合医院和北滘医院),其中xxx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珠江医院)都是高水平综合性教学医院,床位5000余张。在消化病诊治、肾病的综合治疗、医结合诊疗、肾肝移植、异体手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脑血管介入、创伤修复、新生儿重症救治和围产医学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南方医院惠侨科被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荣誉称号,并得到同志亲笔题词嘉勉。
产业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科学技术是xxx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开创了全国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先河,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无限极口服液”、“尿毒清”等产品为基础,先后创建了深圳南方制药厂(三九集团前身)、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现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的医药企业。2004年转制地方以来,取得科技300余项,研制出国际上xxx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国家1类新药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f-PAX系统等重量级的科研产品并成功,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日用化工等多个医药相关领域新建立了东方药林、南方洁灵、宜诚数字医疗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 xxx附属医院南方医院
第二附属医院珠江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华瑞医院
江都医院
医结合医院
北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