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人民医院
三沙市人民医院,位于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主干道上,其前身为西沙人民医院,最早成立于1959年3月。医院现有门诊楼和住院楼各一幢,建筑面积2338平方米,设有儿科、外科、妇产科、心电超声科、重压氧科(拟配高压氧舱,渔民潜水病的紧急救治)、远程会诊等科室,配有病床30张,医护人员编制35人,可满足三沙市驻岛民及游客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基本医疗需求。
历史沿革 西南中沙群岛人民医院
20世纪50年代,西沙群岛的卫生事业非常落后,只有一个医疗所为当地村民和过往渔民提供简单的治疗。当时,海南是广东省的一个行政区,西沙群岛归广东省管辖。
1959年3月,西南中沙群岛工委、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成立时,在西沙群岛xxx的岛屿永兴岛建起了西南中沙群岛人民医院,医院拥有2层200平方米的楼房,达到20个病人床位的规模,这是西沙人民医院的前身。全院仅有一台高压氧设备、一台电图机、一台尿检测仪和简易的手术台,医疗条件难以满足民正常的医疗需求。
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办事处成立之初,曾要求其工作人员在西沙群岛定居,但由于西沙群岛地处偏僻,加上高温、高湿、高碱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长期在西沙群岛的地理与生活条件下定居当时非常困难。从1969年7月开始,经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和海南军区批准,岛上工作人员实行轮换制,西沙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也由海南行政区各市县轮派,每批4至5人,半年一换。
西沙群岛交通较为闭塞,每个月仅有一趟轮船从海南省文昌市往返西沙群岛,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还要拖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碰上复杂和重大疾病,西沙人民医院基本没有办疗。
1998年,西沙人民医院首次有了固定编制,定编8人,其中固定工作人员4人,另外4名医务人员(医生、各2名)由海南省卫生厅从各市县和全省甲等医院抽调,每半年轮换一次。
由于特殊的地理,海南省西沙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落后。当时的西沙人民医院严格说就象一个诊所,当时仅有一台高压氧设备、一台电图机、一台尿检测仪和简易的手术台,医院的2层楼还是危楼。当时的医疗条件甚至不如海南岛一个卫生院。
筹建新医院
从2002年开始,有关方面开始筹建西沙人民医院新医院。
由于身处特殊的海南交通要道,西沙人民医院除了为本岛的居民、渔民、游客及驻军进行治疗之外,还担负着南海海上医疗救援的任务。常有马亚西亚、新加坡、等地渔船求救,西沙人民医院总是积极参与海上救援,碰到疑难病症,还要联系直升机,将病人及时送到海口或三亚治疗。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西沙旅游成为重要的内容,到西沙的人也越来越多,西沙人民医院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在海南省卫生厅和省发改委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西沙人民医院建设开始加速。
2011年,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已将西沙人民医院建设列入2011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投资计划 。
由于用地紧张,西南中沙工委决定新的西沙人民医院在原地拆除重建。截止2011年7月,搬迁工作正在进行。按照规划,新的西沙人民医院按一级医院建设,仿二级医院配置,规划建设门诊楼和住院楼各一幢,建筑面积2338平方米,将拥有床位30张,人员编制35人,项目投资1800万元 ,资金来源由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医院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额安排 。新医院的目标是争取10年内不落后,可满足民基本医疗需求 。
2012年2月,海南省西沙人民医院项目在西沙永兴岛动工建设 。
2012年7月,海南省西沙人民医院被纳入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住院、门诊医疗服务,并开展新农合即时结报业务 。
截止2012年12月底,三沙市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根据建设进度,预计到2013年6月左右,医院可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医院设有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口腔科等十多个科室 。医院建成后,一些较大的疾病能在永兴岛得到救治,将极大地改善驻岛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满足三沙市民及游客的基本医疗需求。
医院特色
三沙远离,常年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水、缺土、多台风。独特的地理,也决定了一些独特的岛病,如减压症、羔虫病等。
主要科室
儿科、外科、妇产科、五官口腔科、心电超声科、重压氧科(拟配高压氧舱,渔民潜水病的紧急救治)、远程会诊等科室。
病床配置
配有30张病床。
人员编制
三沙市人民医院编制人数35人。
院长介绍
林显伟,三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地理
地址: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
三沙市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573199
电话区号:0898
三沙市人民医院门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