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窑遗址

  介绍

  寿州窑早期产品有罐、四系瓶、豆、盏等,多着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质较细。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带绿,系用还原焰烧成,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产品有碗、盘、杯、钵、注子、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烧成,有蜡黄、鳝黄、黄绿釉等。釉下施泥质胎衣,釉层呈玻璃状。 在马家岗、余家沟发现唐代圆形窑炉,窑壁用砖砌或用窑棒砌成,直径约3米,匣钵上下叠置,匣钵相互之间留有8厘米左右的火。匣内装一件或数件,皆仰烧。早期使用的窑具有圆形多足支托,隋初以后,多用三、四岔支托,支钉支捧三角支托等。

  以隋开皇三年(583年),临泉寺窑烧造的淡青灰釉产品属xxx期,时代约在南北朝陈至隋;以隋开皇六年为例,临泉寺窑烧造的青绿釉产品,以及管嘴孜、上刘庄出土青釉器属第二期,晚者属第三期,时代约在隋。以地层叠压关系推断,大刘庄和余家沟瓷址出土的残瓷器标本青釉属第三期,黄釉器属第四期和第五期,黑釉器属第六期,时代约从初唐至唐末。

   窑址

1985年市文物普查时对保存较好的窑址,划分成五个区,即管嘴孜窑址、高窑窑址、柏林东小湾窑址、上窑医院住院部窑址、余家沟窑址区。在每一个区周围均落实了四有措施(有范围、有标志、有小组、有记录档案)。1986年,市人民在上窑镇兴建寿州窑陶瓷博物馆,1987年完成xxx期工程。

  1981年9月省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单位。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