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沿江高速公
广深沿江高速公项目分广州、东莞、深圳三段建设,全长88.08公里,双向6至8车道,全线采用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标准,设计预计通行量约6.3万PCU/日,设计时速为100km/h。
同时,通过深圳市内的深港西部高速通道连接,全长89.14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标准建设。
线里程
广深沿江高速公项目起点接广州黄埔区107国道,途经广州市黄埔广深沿海高速公区、萝岗区,东莞市麻涌镇、洪梅镇、道滘镇、沙田镇、虎门镇、长安镇,跨越东宝河后进入深圳市,通过深圳市内的深港西部高速通道连接。沿途的客货枢纽有广州黄埔客运站、黄埔港、新沙港、虎门港(沙田港区)、虎门港、东莞沙田汽车站、东莞虎门汽车总站等。
广深沿江高速的广州至东莞段里程达59公里,广州段线长9.645km,特大桥和大桥共13座,互通立交3处;东莞段线长49.235 km,特大桥和大桥共48座,互通立交7处,隧道2处。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东江南特大桥全长940m,主跨度达到256m。
互通设置
广深沿江高速公在沿途设置15大互通:官田互通,夏港互通,南岗互通,麻涌互通(连接西部干道)、洪梅互通(连接镇际联网5号),沙田互通(连接规划进港北)、虎门港互通(连接虎门港支线二期)、威远互通(连接虎门大桥高速和虎门大道)、虎门互通(连接连升、滨海大道)以及长安互通(连接福海、常虎高速长安港支线)、福永互通、机场互通、西乡互通、月亮湾互通等。
建设历程
2006年3月25日,项目在黄埔区开发大道将军山旁隆重举行了广州广深沿江高速公黄埔至圳南山高速公试验段开工典礼。广东省佟星副省长、省政协等省直单位的领导、沿线三市的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开工典礼。2007年3月15日,本项目东江南特大桥举行了桩基开钻仪式。2008年3月4日,虎门镇规划管理所对本项目虎门镇威远岛线设计方案最后确认。2009年3月4日和9日,佟星副省长带领检查组到本项目检查、指导工作。
2010年7月18日,虎门牛头山隧道双线顺利贯通。10月28日,举行了广东广深沿江高速公有限公司乔迁暨揭牌仪式,正式搬入管理中心办公。11月26日,淡水河特大桥完成左幅中跨合龙,实现了全桥主桥的全部合龙。
2011年4月7日,全线跨径xxx桥梁-东江南特大桥顺利合龙。5月3日,一期工程最后一座特大桥洪屋涡特大桥顺利合龙,这标志着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11月15日,威远管理所、麻涌管理所正式挂牌营运。
2012年1月10日,组织召开了广深沿江高速公一期工程交工验收会议,一期工程顺利通过验收。1月18日,项目一期工程:广深沿江高速公广州(黄埔)至东莞(虎门)段胜利通车。2013年12月28日,广深沿江高速公全线通车。
重点工程
牛头山隧道分为左右两条单向隧道,右侧隧道长373米,左侧隧道长269米。隧道的横截面积达243.5平方米,建成时是国内单向四车道横截面积xxx的隧道。
东江南特大桥全长940米,宽40米,双向8车道,是广深沿东宝河特大桥江高速公全线xxx的一座桥梁,也是整个广深沿江高速公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东江南特大桥施工水域处于繁忙的东莞水道,横越沙田辖区泗盛-坭洲渡运航线,船舶来往密度大,特别是品船、砂石运输船舶较多。大桥按照一级水道标准设计,可以通行5000吨海轮,也可以抵抗5000吨海轮的撞击。
东宝河特大桥位于半径为2000米圆曲线上,为双幅分修的双塔四索面部分斜拉桥,主跨跨径216米。
工程特色 架桥海上
广深沿江高速公深圳段由于深圳段要经过宝安国际机场广深沿江高速公计划新增第二条飞行跑道,同时预留第跑道,并且综合考虑用地及区域发展,沿江高速深圳段在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线位整体外移,为深圳西部区域未来发展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以至于项目99.6%为桥梁,大部分位于海域,有24.2公里与规划中的海滨大道在120米红线范围内贴身并行。广州段到东莞段桥梁隧道占比97%,特大桥、中桥、小桥有64座,只有2%是平。
技术使用
深圳高速公司在建设深圳段的时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对桥梁防腐、防撞、抗震等22项海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例如,在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在国内首次采用自浮式钢底板吊箱围堰技术,令平均每套围堰的倒用周期由普通单壁吊箱围堰的22天缩短为12天,xxx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经济合理,有效节省工程造价。
机场特大桥的上部结构采用的是60米跨径整体预制单箱双室截面箱的广深沿江高速公深圳段梁,梁高3.5米,顶板宽19.65米,底板宽10.35米,平均梁重达2400吨,在同类型桥梁中居世界之首。由于梁特别宽,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其预制和架设过程技术要求高,预制、吊装难度甚至比杭州湾等跨海大桥还要大。施工单位通过采用2500吨自动走行的液压悬挂轮轨式运梁台车,起吊能力为2500吨的单体自航中心起吊运架一体船等新设备,使大体积箱梁整体预制方案变成可行,完成了全桥232片60米超宽箱梁的预制及架设。
另外横跨东莞与深圳界河的东宝河特大桥也是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代表性桥梁。该桥位于半径为2000米圆曲线上,为双幅分修的双塔四索面部分斜拉桥,主跨跨径216米,其在建造时跨径位居国内小半径平曲线部分斜拉桥xxx。负责承建的中交第二公工程局有限公司,陆续攻克了曲线梁悬臂浇筑施工、分丝管索鞍的空间定位安装、曲线内外侧不对称索力钢绞线单根张拉等关键施工技术难题,有效地了工程质量。
中国xxx
中国xxx座海上8车道高速
中国xxx宽大桥
中国xxx梁王
中国xxx防撞安全等级
中国单向四车道大跨径高速公隧道之最(虎门牛头山隧道)
背景意义 建设背景
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世界xxx的城市群之一,借中国航拍广深沿江高速公xxx的东风,以、澳门为龙头,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群为腹地,造就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强劲需求,使区域内经济总量增大,人口密度升高,城际往来的人次逐年上升。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膨胀,高速公建设依然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P总量超过全省的二分之一,但在这个走廊上连接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主骨架公却寥寥无几,通道能力与P总量不匹配。十一五期末,广东全省高速公通车里程按人均计算,每人仅拥有高速公4厘米,道资源十分稀缺。广深地区汽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道超负荷运行、交通安全形势不佳等问题频现,都预示广深地区的高速公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现实意义
广深沿江高速公的建设,使高速公网及市政网形成了有机的衔接,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规划设计中设计了15处互通立交,就是因为沿线各区镇经济发展的需要,东莞段50公里长的线,经过6个镇,设有7个互通立交,每个镇都有一个高速公出入口。因此项目的规划实施将极大推动沿线经济产业带的飞速发展,为项目沿线各市和各区、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有交通网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刻,广深沿江高速公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深沿江高速公的建成衔接了广州经济开发区、东莞虎门港、深圳西部工业组团、深圳机场和深圳大铲湾港。同时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将作为西部蛇口、赤湾、大铲湾三个港区的疏港主通道;待建的南坪快速二期作为辅助通道;兴海大道、妈湾大道则将作为西部港区、前海湾物流园区,与区域内高、快速网的连接通道,实现港区联动,三大港区与前海物流园区无缝连接。有助于较好地实现深圳城市交通与疏港交通的分离。快捷顺畅的集疏运体系建立,将极大地开拓西部各个港口的后方发展空间,提升港区整体竞争能力,夯实西部港区长远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