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学院

  校园介绍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始建于1999年7月。2004年3月经教育部确认为“新机制新模式”的学院。2007年1月,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金真源集团共同举办。

  学院位于大连市高新区爱贤街28号,占地面积501.85亩,建筑面积16.75万平方米,教学场所完备,配套设施先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实验室117个,图书52万册,运动场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6亿元。

  学院面向辽宁、、天津、贵州、浙江、江苏、、河南、、福建、安徽、山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新疆等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生5368人。

  

学院现有1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护理学专业获评本科特色专业、综合试点专业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评转型发展试点专业。

   历史沿革

医科大学学院学院风光大连医科大学于1999年7月,经计划委员会、教育委员会批准[辽教(1999)74号文件],成立大连医科大学分校。

  2004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教发函(2004)46号文件确认为设置的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200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与大连金真源企业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办学协议,中山学院三个校区搬入到高新园区新校园,自此中山学院的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学术研究 机构设置

  党政管理机构(13个)

  党政办公室

  工会

  团委

  教务部

  教学质量管理部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部

  国际教育部

  财务部

  资产管理部

  安保部

  后勤部

  教学机构(10个)

  公共教学部

  基础医学教学部

  护理学院

  康复学院

  医学应用技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

  管理学院

  临床医学教学部(系)

  口腔医学系

  实验教学中心

  

  教辅机构(4个)

  图书馆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研究机构

  学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并系统建设了临床技能、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计算机等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及教学。2011年,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获得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的NIEH考点资格。

   研究资源

截至2013年,学院教学场所完备,拥有化学、生化、解剖、形态、机能、病原、临床诊断、影像诊断等基础实验室;医学影像、口腔、口修、针灸、推拿、康复运动、护理综合、医药贸易、医学心理、艺术设计电脑和绘画等专业实验室,拥有高配置的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室和多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学术活动

  学院充分利用大学国际教育资源,先后与英国朗赛学院、乌克兰第聂伯国立医科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10年,学院与日本NPO法人国际医疗福祉人才育成机构签订了护理学专业学生赴日留学就业的项目协议,为提高办学声誉和拓宽办学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学院专任教师385人,其中教授105人,副教授12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10人。

   办学情况

  截至2013年,学院占地665.27亩,建筑面积167472.15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74466.8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5874.81平方米,学生宿舍67130.51平方米。

  

截至2013年,有固定资产总值8.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533.90万元,计算机927台医科大学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多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6839个,图书41.26万册,运动场3.3万平方米,信息建设投入经费近80万元,校园网出口总带宽210Mbps。

  学院教学场所完备,拥有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教学综合实验中心、体育馆、标准体育场、多功能活动中心、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和服务设施。其中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心多次承接大连市各级各类心理培训,已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一个亮点。

   学科建设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技术

  

护理学

  助产护理学

  针灸推拿学

  康复治疗学

  公共事业管理

  药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医学信息工程

  医学实验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

  临床医学专业辅修方向

  

文化传统

  校徽:

  

医科大学学院

  校训:甚解 敏行 明仁 济世

  甚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是个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科研、医疗与学习活动中要一丝不苟,求真、求精,求甚解。

  敏行:敏即敏捷,行即实践。实践出真知,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医又以动手能力强为传统,因此要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更好地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明仁:医学伦理的体现,医者仁心,医术乃仁术。医学院校的师生必须有一颗,这是医学院校师生应具有的操守。

  济世:取自悬壶济世。医者之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甚解 敏行 明仁 济世,充分地体现了我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师生在知识上完善自己,在行为上规范自己,在上约束自己,更好地实现知、行、德的统一。

  校风: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团结:是建立良好集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在校内上下之间、师生之间、同志之间、同学之间都要团结一致,共同为振兴大医负有责任感。

  严谨:是我们治学的根本态度。在教学、医疗、科研与学习活动中,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在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中同样要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讲求效率。

  求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办学、治学的科学作风。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崇尚空谈,不追求虚名,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办事情。

  创新:是我们前进的方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要创新,就要锐意,不断进取,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

  学风:志学 致学 治学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学就是要广大学生端正学习目的,立志于学,养成学问,长成才干。

  致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致学是要求广大学生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专心求学。

  治学:学以致用方为治学之途。治学是要求学生要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深入研究学问,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志学 致学 治学”旨在体现“学在大医、严在大医”的传统的学习风气和管理风格。

  教风:重教 严教 善教

  重教:师者,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爱岗敬业、勇于奉献。

  严教:“教不严,师之惰”,从医、,须严谨为先,教师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事教学工作。

  善教:既要态度,诲人不倦,又要善于讲究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大医涌现出的一批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典型体现了“重教 严教 善教”的为师之道。[2]

   词条图册 医科大学学院 校园风景(1张)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