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萍
简介
1984年至今从事中医妇科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27年。主要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出血的机理探索;中医药防治卵巢早衰的机理研究;中药人工周期对生殖轴的调节机制;性激素与女性心理障碍的相关性研究;中药保胎的机理研究。主持及参与科研立项课题15项;获业务12项;荣誉9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出版著作2部,编写教材2部。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1项,陕西省首届调研三等1项,陕西省教育厅音像教材及教学二等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1项,陕西省人事厅优秀论文3等2项,咸阳市人民优秀论文2等1项,3等1项。
主持科研课题
1.主持2004年度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C237),生化汤水提醇沉液对产后HPOA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2.主持省教育厅2002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2JK067),复宫止血胶囊对蜕膜、绒毛、PR、ER及凋亡倾向的影响。
3.主持陕西省中管局项目(03-94),女科生化丸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 的机制研究。
4.主持陕西省卫生厅项目(04035),生化汤水提醇沉液对产后HPAO轴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5.主持陕西省咸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xk06015-1),药物流产后HPOA轴的变化及配伍药的应用技术研究。
及励
1.高雌抑郁状态的模拟研究与中医疏肝调经的干预研究,组织鉴定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证书编号:四川省登记编号:9512008J0399,
2.毓宫胶囊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机理及临床实验研究,2006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
3.加入WTO后中医院校科技工作的对策,2004年获陕西省首届调研三等,陕科协发(2004)41号。
4.痛经的针灸治疗, 2003年9月获陕西省教育厅音像教材及教学二等。
5.胎儿安冲剂治疗胎漏、胎动不安50例,2003年12月获陕西省人事厅优秀论文3等。
6.毓宫合剂对双卵巢切除后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2003年获陕西省人事厅优秀论文3等。
7.补肾活血安胎法初探,2003年6月获咸阳市人民优秀论文3等。
8.毓宫合剂对双卵巢切除后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2003年获咸阳市人民优秀论文2等。
出版著作
1.《古今专科专病医案·妇科》2004
2.《脾胃论白话解》2002
3.《痛经的针灸治疗》2001
4.《社区临床常见病症及处理》2008
发表论文
1.抑郁症与性激素及中医属性的相关性探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2008
2.傅氏生化汤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及子宫复旧的疗效观察,中华医林核心,2008
3.生化汤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复旧及生殖周期再恢复的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4.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医教育, 2007
5.经轻胶囊对经前抑郁大鼠中枢TPH2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华中医药,2007
6.雌雄激素与中医及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陕西中医,2007
7.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反思,陕西中医,2006
8.加入WTO条件下中医院校科技工作的对策,《WTO与中国经济》2005
9.宫外孕II 号方配合米非司酮的疗效浅析,陕西中医,2004
10.试论产后“多虚多瘀”的内涵,《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
11.从中药治“”论辨证施治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药学刊》2004
12.加入WTO后中医院校科技工作的对策《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
13.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病因病机探讨《陕西中医》2004
14.胎儿安冲剂对先兆流产小鼠抗催产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学刊》2003
15.论产后出血气虚血瘀相关性《中医药研究》2003
16.胎儿安冲剂治疗先兆流产的止血作用实验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
17.胎儿安冲剂治疗胎漏、胎动不安50例 《陕西中医》2002
18.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现状分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
19.异位妊娠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及评价《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
20.加强高等中医院校科技工作的对策《中国中医药报》2003
21.血证论》妇科血证证治评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
22.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内涵·《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
23.《金匮要略》妇科血瘀证辨治浅析·《陕西中医函授》1995
24.祛瘀与止血在妇科出血性疾病中的辨证运用·《四川中医》1993
25.试论中医胎教·《陕西中医》1989
26.傅氏生化汤对药物流产后出血及月经恢复时间的影响,上海中医药,2008
27.控制中药毒副作用方法浅谈,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28.复宫汤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证》2002
29.肾阳虚大鼠子宫发育不良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2002
30.毓宫合剂治疗肾虚型月经稀少50例临床观察《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
31.毓宫合剂对双卵巢切除后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
32.绝经后巨型子宫肌瘤一例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
33.增强科研意识、促进学科发展《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