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东风电厂

  历史沿革

  东风电厂的前身是东风煤矿,它是新密矿务局(现郑煤集团公司)最早的煤矿之一,距今已有80多年的开采历史。

  解放前,最早的矿井是资本家和13军经营的一个年产只有万吨的小煤窑。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定名为天仙庙煤矿。据《密县县志》记载:天仙庙在明世时创道。世传黄帝三女(天仙、地仙、人仙),学道17年,一夕同逝,合葬于此。今云天仙为其总号也。天仙庙由此得名。后在中更名为东风煤矿并沿用。几十年来,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地下可采煤炭资源的枯竭,1984年东风煤矿正式被原煤炭部批准宣布报废,企业步入了低谷时期,靠开采边角煤搞残采维持生计,并不断寻求企业的出问题。当时,东风人经过科学周密的考察论证,果断提出了利用东风煤矿铁专用线、煤炭、水资源等自身优势,搞原煤就地利用,转产办自备电厂的设想。经过的筹备,1990年6月16日,一座初期规模为2×25MW的火力发电厂破土动工,于1993年12月28日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实现了由报废矿井到电力生产企业的跨越。

   企业

  该厂投产后,始终艰苦创业、创新进取、科技兴厂、科学管理,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连年成为集团公司超千万元利润大户。1997年11月6日,集团公司以东风电厂、米村煤矿、超化煤矿三家优质资产为龙头,联合组建起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煤炭行业xxx家成功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郑州煤电股票自1998年元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保持了强劲的走势,在社会上和股民中立了良好的国有企业新形象。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集团公司煤变电、电变铝、黑–白战略的顺利实施,1999年5月东风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装机容量为2×25MW,项目投资1.7亿元人民币,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和DCS3000自动控制系统等新技术,于2001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试运行。

  该厂投运十年来,累计创利税2亿多元,以辉煌的业绩成为郑州煤电公司的主力企业,并跨入全省同类电厂的先进行列,给以煤炭生产为主的集团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相关新闻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经国家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发[1997]97号文和原国家体改委改生[1997]第89号文批准,由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其所属米村煤矿、超化煤矿、东风电厂剥离后的经营性资产作为发起人资产,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郑州煤电(600121)于1998年1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xxx家上市公司,河南省xxx家上市的原中央企业。

  公司主营煤炭生产及销售,发电及输变电。目前拥有生产矿井三对(米村矿、超化矿、告成矿),火力发电厂一座(东风电厂),年煤炭生产能力450万吨,发电量8亿千瓦时。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总数为629,140,000股,总资产46.81亿元人民币,在册员工12171人。公司除主营的三矿一厂外,还投资成立了涉及物资供销、房产开发、瓦斯发电、铁运输等领域的控股公司和合营企业。

  公司地处国家重点煤炭工业之一的郑州矿区,主导产品为中灰、低、高发热量、可磨性好的xxx煤,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煤;电厂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坑口电厂。公司以技术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内抓管理、外树形象,逐步形成了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管理完善的高效率上市公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营销网络和业务结构,xxx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公司煤、电产量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煤炭产量由1997年度的281万吨增长到2008年度的462万吨,发电量由1997年度的3.68亿千瓦时增长到2008年度的8.49亿千瓦时。

  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力量,目前有各级各类技术人员900余人,由我公司研发的豫西三软不稳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和三软不稳定煤层高产、高效矿井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创新一等和二等等,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其技术特点在全国处于xxx水平。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