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奥亲历记

  内容简介

  1911年3月8日,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1993年,首次申奥失利,2001年,再次申奥成功。

本书诉说了申奥由失利到成功、由失落到辉煌的全过程,其中多少悲壮?多少汗水?多少泪水?多少人的十年在其中流逝?在国际竞争中,会遇到怎样的坎坷?怎样化解现实中的困境?一道道难题再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申奥早已超越了体育的概念,完完全完地浓缩了这十年中国的脚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意识的转变。

作者是两次申奥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历经了其中种种,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将种种甘苦化在具体的细节中,让读者亲历申奥过程中的“雾里看花”、“风雨交加”、“万里雪飘”和“”……该书同时又是一本出色的奥运知识普及读物,涉及诸多的奥运规则,是一本融权威性、亲历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简介

  孙大光,汉族,1952年山生于市。

曾任生产建设兵团一团战士、统计;体育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国家体委内刊编辑部负责人;国家体委(后改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党委书汜。现仟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主任。

其间曾任亚运会组委会指挥室副处长;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总体部部长;“远南”运动会组委会总体部部长;1999年9月作为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带领人员组建奥申委;同年10月被任命为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奥申委研究室主任。

  作者两次亲历了中办奥运会全过程,并都担任较重要的职务;还担任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国家体委工作团副团长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申委工作团团长。

曾负责制定亚运会总体工作汁划和总体协调工作;组织起草了两次申奥工作总体计划;编制了两次申奥工作计划网络图;负责组织编写了2008年奥运会《申奥报告》,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其撰写和合作撰写的多篇论文曾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等。

   目录

  引子

  xxx章黄花联想——从摩纳哥到莫斯科

  1.大门前的“风波”

  2.摩纳哥体育馆里的“竞争”

  3.那疯狂的“一片黄”

  4.“下意识”的动作

  5.男儿有泪不轻弹?

  6.突然想起了黄花鱼

  7.摩纳哥9.23的不眠之夜

  8.莫斯科的红色海洋

  9.成功后的异常冷静

10.电话情思

  11.大里的狂欢夜

  12.一瓶不寻常的葡萄酒

  13.莫斯科7.13的不夜城

  第二章申奥网络图——我为你朝思暮想

  1.接触申奥

  2.”两全其美”的决定

  3.的申奥xxx步

  4.朝思暮想

  5.“梦”出来的网络图

  6.无巧不成书

  7.一张白纸开始的申奥工作

8.俯瞰——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9.土洋结合

  10.申奥网络图解密

  第三章它山之石——中美申奥计划之比较

  1.飞机上的特殊待遇

  2.金发女郎的风采

  3.许放其人

  4.中餐馆老板娘的爱国心

  5.美国的“世外桃源”

  6.中美申奥王作计划之比较

  7.黑头发黃皮肤的“美国人”

  8.不会说汉语的“中国人”

  9.申奥宣传片的遗憾

  第四章第二次申奥缘起——申奥官僚主义

  1.哪个城市申奥最合适,上海?广州??

2.光荣

  3.组建奥申委

  4.“七君子”

  5.与饭店职工一起就餐

  6.汽车被拖走了

  7.开通热线——2008

  8.两辆自行车起家

  9.应接不暇的群众来信

  10.一条特别的王作原则

  11.拟定2008申奥总体计划

  12.办公室窗外的琴声

  13.“招兵买马”的苦恼

  14.xxx次高层会议的部署

  15.申奥官僚主义

  16.xxx个采访奥申委的

  17.xxx个支持申奥的座谈会

  18.xxx个来采访的外国记者

  第五章紧急应对——22个问题的较量

  1.申办程序改变了

  2.回答22个问题的困惑

  3.帆船比赛地点——秦皇岛?青岛?

  4.奥运会举办日期——七下八上?

  5.接受评测

  6.解剖《评测报告》

  7.引入“模糊数值”方法

  8.评测结果不乐观

  9.拉开真正竞争的序幕

  第六章同台亮相——悉尼奥运会的

  1.xxx次同台亮相

  2.又见到那“一片黃”

  3.悉尼富人区的华人家庭

  4.“申奥小屋”

  5.来自中国市场的奥运彩旗

6.“大妈”奥运志愿者

  7.绿色奥运,绿色

  8.“集装箱”奥运村

  9.开幕式的震撼与遗憾

  10.中国留学生的痴情

  11.恋人港与奥运会

第七章申奥效率——《申奥报告》背后的故事

  1.即将飞走的“孩子”

  2.奧申委领导的远见

  3.演练《申奥报告》

  4.陡然加重的分量

  5.”不要世界一流,而是要世界xxx”

  6.高层领导亲自动笔

  7.庞大的系统工程

  8.精英荟萃

  9.奥申委里的“多国部队”

  10.急得满嘴起泡

  11.一本画册的

  12.令人失望的××公司

  13.企盼奇迹

  14.晾喜出现了

  15.艺术家的“火药”风格

  16.“婴儿的摇篮”

  17.《申奥报告》中的数据

  18.最先得到的书

  19.及时寄到的确认书

  20.迟迟得不到的书

  21.照片背后的艰辛

  22.《申奥报告》的难点

  23.南下深圳

  24.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25.还是发生了意外

  26.满载而归

  27.压力与动力

  28.整装待发

29.与时间赛跑

  30.夜坐小餐馆

  31.《申奥报告》亮相洛桑

  32.来自国际体育组织的反馈

  33.一个小遗憾

  34.来自网上的对联和一封信

  第八章申奥——为了那一天

  1.镜头前的遗憾

  2.与意志的

  3.电话蜜月

  4.在华龙街迎接新世纪

  5.台上的空椅子

  6.呼救110

  7.吃4片颠茄没管用

8.怀念战友

  9.老朱,走好啊!

  第九章申奥“时间差”——考察团奇遇

  1.精心设计,“万无一失”

  2.五天经历了四个季节

  3.天气不如“人气”

4.五星级饭店总统套房的缺憾

  5.中日医院门前的尴尬

  6.申奥工作“时间差”

  7.无可挑剔的队伍

  第十章知己知彼——VS巴黎

  1.VS巴黎

  2.巴黎的见面礼:狗屎与彩旗

  3.大使的风采

  4.参观巴黎奥申委

  5.法国建筑艺术瑰宝的背后

  6.考察“地下巴黎”

  7.巴黎给考察团的xxx个惊喜

8.的出租车司机

  9.巴黎的“喧宾夺王”

  10.80%还是60%?

  11.“奥运村”旁遭抢劫

  12.法国上的《申奥报告》

  13.“自己家里的内衣还没洗干净”

  14.大与“三日同辉”

  15.“惊喜”与闹剧

  16.巴黎申奧的“软肋”

  17.感谢巴黎

  第十一章一个特殊部门——申奥参谋部的秘密

  1.一个特殊的部门

  2.“偶然的”选择

  3.不为当官,只为参与

  4.“如鱼得水”

  5.指挥室里的秘密

  6.“宣传先行,总体跟上”

  7.从总体部到研究室

8.哲学家的思考

  9.体育学者的贡献

  10.实施“滴灌工程”

  11.一个未实施的预案

  12.“天有不测风云”

  13.一篇美国报刊文章的

  14.全球华人的共同心愿

  15.海外华人的

  16.被海外华人的所

  17.关于最后100天申奥工作的对策

  18.出发,目标——莫斯科

第十二章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申奥决战日程表

  1.莫斯科——似曾相识?

  2.多才多艺的国家xxx

  3.决战日程表

  第十三章战略法宝——中国申奥之“道”

  1.《申奥报告》中的88张牌

  2.中国申奥工作的10字秘诀

  第十四章尾声

  附录

  后记

   编辑推荐

  两度申奥,从1991到2001,从失利到成功从失落到辉煌,个中甘苦,多少忧乐,且听亲历者孙大光娓娓道来。

  中国申奥成功是世界瞩目的大事,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圆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之梦,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申奥成功是中国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xxx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申奥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并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上。

  中国申奥的历史是一部由失利到成功、由失落到辉煌,悲壮而极其丰富的典藏。它的宝贵经验和深厚内涵,需要有更多的人精心总结、提炼、。作者作为参加申奥的一,从一个侧面,总结自己所经历申奥中的一些琐碎小事,抒发自己对申奥的情感,谈一点人生体会。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