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

  

吴一龙,男,中山医学院毕业。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省、市保健专家。1988年至1989年,在西肺科医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2005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以手术为主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计算机临床信息系统及循证肿瘤医学

   学术兼职

国际肺癌研究会国际分期委员会xxx中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肿瘤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信吴一龙吴一龙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德医学会理事;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主任;

  《循证医学》主编;

  

《中国肺癌》《肿瘤防治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副主编;

  国内10几家中英文编委。

   成就及荣誉

吴一龙是中国肺癌靶向治疗的领军人物,领衔撰写我国的肺癌诊疗指南,创立了中国的吴一龙吴一龙肺部肿瘤临床试验合作组织,推进靶向治疗的应用,坚定贯彻肺癌的单病种多学科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措施。吴一龙最早提出了中国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特点,最早和国际同行联合开展临床研究,使中国肺癌靶向治疗一跃而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之一。

  在国内首先提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制,建立了xxx个真正意义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科。在肿瘤领域率先引进循证医学,并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00年在东京举行的第9届世界肺癌会议上,获大会颁发的Developing Nation Investigator Awards。2002年负责起草的《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和治疗共识》及卫生部主持制定的《全国肺癌诊治指南》,已成为国内肺癌诊断治疗的标准参考书。近年来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

  目前以xxx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6项–国家攻关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4项、市科技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共7项–省部级3项,高校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国际SCI、EI、Mediline收录的学术论文80篇,国内中华、中国系列以xxx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等。

  2004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国医师。

  2005年当选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人物言论

  1.医乃仁术,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

  2.看到病人在经过治疗后逐步恢复健康,是医生xxx的幸福。

  3.和关怀是医学最重要的支撑,缺少了任何一个,医学都无法真正飞翔。让医学科学和人文有机地相融结合,是我国现今医学发展的主旋律。

   学术论著

非小细胞肺癌的减量性手术治疗吴一龙吴一龙

  肺腺癌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中基因异常表达的复杂性

  广州市男性肺癌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工~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次手术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阳性对预后的影响

  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临床

  肺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通的异常与临床预后

  各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临床

  基因扫描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血和骨髓T细胞克隆性增殖及分布特点

  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靶向治疗

  基于97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期和研究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之共识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