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人类学
词条百科 0
米尔顿·辛格(Milton Singer,1978)首次使用了“ 符号人类学 ”一词。辛格(Singer)的工作将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和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的符号学与长期流传于辛格任教的芝加哥大学及其周围的理论流汇集在一起。197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雅各布森学院的年轻学生迈克尔·西尔弗斯坦(Michael Silverstein),加入了辛格(Singer)的芝加哥人类学系。从那时起,受到皮尔士(Peirce)符号学启发的人类学工作激增,部分原因是辛格(Singer)和西尔弗斯坦(Silverstein)的学生遍布全国,制定了自己的符号学人类学议程。

符号学人类学起源于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主义(可称为人类学语义学),后来由约翰·鲁伯特·费思(John Rupert Firth)恢复。人类学语义学方法是语义学方法的三种主要类型的替代方法:语言学语义学,逻辑语义学和一般语义学。其他独立的语义学方法是哲学语义学和心理语义学。伊丽莎白·默兹(Elizabeth Mertz)最近,我们回顾了符号人类学的新兴文献(2007年)。
该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指的是为科学程序设定目标的符号理论:
文化信息记录了以某种方式感知现实的人们的“文化世界”。对这个封闭的“文化世界”的解释是一项艰巨而又有用的任务,因为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创造这个世界的人们。”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内容不代表16map.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16map.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6map.com/wiki/nmdeai2lmi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