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灯
目录
设计者

丹麦设计师保尔·汉宁森(PoulHenningsen,1894-1967)名字简称为PH,在他设计生涯的早期就已专门从事灯光设计领域的工作,因此他成为世界上早期灯光设计师之一,是灯光设计领域的先行者。灯光设计只是在如今才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一生作为一名灯光设计师,从事着灯光设计、照明工程和著书立说。按照他的照明理论,保罗.汉宁森认为照明应当遮住直接从光源发射的强光,这种遮盖面积要相对大一些,以创造出一种美丽、柔和的阴影效果,覆盖在室内的大小物体上,还应利用一种相对向下的光线分布,产生一种闭合建筑空间的效果。
PH灯在他关于建筑空间照明的理论中,公共线和整体意识的观点贯穿始终,这个观点公式化了他的照明理论,形成了他的整个照明建设和灯光设计的理论基础。PH灯,PH系统(1926),这两种灯光设计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室内照明理论的宗旨。
重要特征
1.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
2.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
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
4.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PH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
意义与影响

一方面,从科学的角度,该设计使光线通过层累的灯罩形成了柔和均匀的效果(所有的光线必须经过一次以上的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从而有效消除了一般灯具所具有的阴影,并对白炽灯光谱进行了有益的补偿,以创造更适宜的光色。而且,灯罩的阻隔在客观上避免了光源眩光对眼睛的刺激。经过分散的光源缓解了与黑暗背景的过度反差,更有利于视觉的舒适。在这里,科学自觉地充当了诠释“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渠道。
另一方面,灯罩优美典雅的造型设计,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柔和而丰富的光色使整个设计洋溢出浓郁的艺术气息。同时,其造型设计适合于用经济的材料来满足必要的功能,从而使它们有利于进行批量生产。
可以说,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促进了“PH”灯具在世界范围的经久不衰。其成功充分说明了:艺术与科学从分离到靠近,进而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两个学科各自发展的需要。对于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设计来说,其中的意义显而易见。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设计师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从本质上为设计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艺术与科学并非不可调和,而是大有潜力可挖掘。同时,只有勇于吸收对方的优势,加以合理地消化和吸收,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