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规模集成
词条百科 1
目录
超大规模集成
超大规模集成(VLSI)是通过将数百万个MOS晶体管组合到单个芯片上来创建集成电路(IC)的过程。超大规模集成始于1970年代,当时MOS集成电路芯片被广泛采用,使得复杂的半导体和电信技术得以发展。所述微处理器和存储芯片是VLSI器件。在引入VLSI技术之前,大多数IC可以执行的功能有限。一个电子电路可能包括一个的CPU、ROM、RAM和其他胶水逻辑。超大规模集成允许IC设计人员将所有这些添加到一个芯片中。
超大规模集成的历史
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超大规模集成设计是由CarverMead和LynnConway发起的模块化方法,用于通过最小化互连结构面积来节省微芯片面积。这是通过矩形宏块的重复排列获得的,这些矩形宏块可以通过邻接布线使用互连来实现。一个例子是将加法器的布局划分为一行相等的位片单元。在复杂的设计中,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分层嵌套来实现。
结构化VLSI设计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普及,但失去了它的普及后因为来临的布局布线工具,通过大量浪费面积的路由,这是因为进度容忍摩尔定律。在1970年代中期引入硬件描述语言KARL时,ReinerHartenstein创造了术语“结构化VLSI设计”(最初称为“结构化LSI设计”),呼应EdsgerDijkstra的结构化编程方法,通过过程嵌套避免混乱的意大利面条式结构程式。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内容不代表16map.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16map.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6map.com/wiki/nmdeyi0lm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