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蓝宝石

假蓝宝石是一种稀有矿物,是镁和铝的硅酸盐,化学式为 (Mg,Al)8(Al,Si)6O20(主要杂质为铁)。 蓝宝石因其类似蓝宝石的颜色而得名,主要受到研究人员和收藏家的兴趣:形状良好的晶体被珍视,偶尔会被切割成宝石。 假蓝宝石也通过水热法合成用于实验目的

属性

典型的颜色范围从浅到深的宝石蓝、蓝到棕绿色、绿色、蓝或绿灰色黑色; 不太常见的颜色包括黄色、淡红色和粉红色至紫粉色。 假蓝宝石较硬(莫氏硬度7.5),通常透明至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 蓝宝石在单斜晶系中结晶,通常呈双面体或颗粒状,但也可能呈板状或聚集体孪晶并不常见。 断口呈亚贝壳状至参差不齐,单向解理完全。 蓝宝石的比重为3.54-3.51,条痕为白色。

假蓝宝石的折射率(单色钠光测量,589.3 nm)为1.701~1.718,双折射为0.006~0.007,双轴负值。 折射率值可能与颜色相对应:棕绿色标本具有最高值,紫粉色标本最低,蓝色标本介于两者之间。 多向色性可能是极端的,三色性的颜色范围为:无色、淡黄色或红色; 天空到淡紫色或蓝绿色; 到深蓝色。 在紫外光下无反应。

形成与发生

虽然有证据表明某些矿床起源于岩浆,但蓝宝石主要是在缺乏二氧化硅但富含镁和铝的环境中发生的高级变质作用的产物。 然而,蓝宝石存在于多种岩石中,包括麻粒岩和角闪岩相、硅酸盐矽卡岩和石英岩; 它也从捕虏体中得知。 伴生矿物包括:方解石、金绿宝石、堇青石刚玉石榴石、角辉石、蓝晶石、金云母、方柱石、硅线石、尖晶石和苏里南石。

极少数地区已知具有良好净度和颜色的大晶体:斯里兰卡的中央省(Hakurutale 和 Munwatte)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刻面绿蓝色到深蓝色材料的来源,以及xxx 30 毫米或更大的晶体 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 Fianarantsoa(Betroka 区)和 Toliara 省(Androy 和 Anosy 地区)发现了大小。 假蓝宝石的模式产地是格陵兰岛西部努克地区的菲斯克奈塞特(Fiskenaes),1819年该矿产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据报道,假蓝宝石是含刚玉地幔辉石岩中 Mg-Al-尖晶石和富含 Ca-Tschermak 的单斜辉石之间的反应产物(与石榴石一起)。

假蓝宝石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