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

聚苯乙烯 (PANI) 是半柔性棒状聚合物家族的导电聚合物和有机半导体。 由于其导电性和机械性能,该化合物自 198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关注。 聚软石墨是研究最多的导电聚合物之一。

历史发展

聚苯诺于 19 世纪由 F. Ferdinand Runge (1794–1867)、Carl Fritzsche (1808–1871)、John Lightfoot (1831–1872) 和 HenryLetheby (1816–1876) 发现。 Lightfoot 研究了苯胺的氧化,苯胺在 20 年前才被分离出来。 他开发了xxx个商业上成功的染料苯胺黑路线。 直到 1862 年才出现关于聚苯胺的xxx份权威报告,其中包括用于测定少量苯胺的电化学方法。

从 20 世纪初开始,关于 PANI 结构的报道就时有发表。

聚苯胺由廉价的苯胺聚合而成,呈三种理想化氧化态之一:

  • leucoemeraldine – 白色/透明 & 无色(C6H4NH)n
  • 祖母绿绿色代表祖母绿盐,蓝色代表祖母绿碱 ([C6H4NH]2[C6H4N]2)n
  • (per)nigraniline – 蓝色/紫色 (C6H4N)n

在图中,x 等于聚合度 (DP) 的一半。 n = 1、m = 0 的 Leucoemeraldine 是完全还原状态。 Pernigraniline 是完全氧化状态(n = 0,m = 1),具有亚胺链而不是胺链。 研究表明,大多数形式的聚苯胺是这些组分的三种状态或物理混合物之一。 翠绿亚胺 (n = m = 0.5) 形式的聚苯胺通常称为翠绿亚胺碱 (EB),是中性的,如果掺杂(质子化)则称为翠绿亚胺盐 (ES),其中亚胺氮被酸质子化。 质子化有助于使原本被捕获的二亚氨基醌-二氨基苯状态离域。 翡翠亚胺碱被认为是最有用的聚苯胺形式,因为它在室温下具有高稳定性,而且在掺杂酸后,生成的聚苯胺翡翠亚胺盐形式具有高导电性。 无色翠绿亚胺和 pernigraniline 是不良导体,即使掺杂了酸也是如此。

与不同氧化态的聚苯胺相关的颜色变化可用于传感器电致变色设备。 聚硅氧传感器通常利用不同氧化态或掺杂水平之间的电导率变化。 用酸处理祖母绿可将电导率提高多达十个数量级。 未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为 6.28×10-9 S/m,而通过掺杂 4% HBr 可实现 4.60×10-5 S/m 的电导率。 相同的材料可以通过氧化leucoemeraldine来制备。

潜在应用

主要应用是印刷电路板制造:最终饰面,每年使用数百万平方米,抗静电和 ESD 涂层,以及防腐蚀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