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鬣蜥

绿鬣蜥(Iguana iguana),又称美洲鬣蜥或普通绿鬣蜥,是鬣蜥属的一种大型动物,主要是草食性蜥蜴物种。通常情况下,这种动物被简单地称为鬣狗。美洲鬣蜥的分布范围很广;它原产于巴西南部和巴拉圭,最北至墨西哥,已从南美洲引入波多黎各,在整个岛屿非常普遍,在那里它被俗称为gallina de palo(竹鸡或树鸡),被认为是一种入侵物种;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包括佛罗里达群岛)、夏威夷、美属维尔京群岛和德克萨斯州的格兰德河谷也存在野生种群。美洲鬣蜥还成功地在安圭拉岛定居,在1995年从瓜德罗普岛漂流过加勒比海后到达该岛,在那里它们被引进。

美洲鬣蜥是一种草食动物,由于它的饮食习惯,它在运动和渗透调节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它从头到尾长到1.5米(4.9英尺),虽然有少数标本长到2米(6.6英尺)以上,体重超过20磅(9.1公斤)。

由于其平静的性格和明亮的颜色,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常见的是作为宠物,但要适当地照顾它是非常困难的。空间要求和对特殊照明热量的需求可以证明对爱好者的挑战。

分类学和词源

该物种首次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在1758年正式描述。从那时起,许多亚种已经被确认,但后来被归类为同一物种的区域变种

来自萨尔瓦多、墨西哥和美国的科学家使用核和线粒体DNA序列数据来探索绿鬣蜥的系统发育史,研究了从17个国家收集的动物。系统发育的拓扑结构表明,该物种起源于南美洲,并最终通过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进行辐射。该研究没有发现独特的线粒体DNA单倍型用于亚种地位,但确实表明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种群之间的深度血统分歧。

自然学家曾经将中美洲鬣蜥归类为一个独立的亚种(I. i. rhinolopha),但后来根据线粒体DNA发现这种分类是无效的,具有类似鼻子突起的鬣蜥随机出现在其他种群中,并与不具有这种特征的鬣蜥自由交配。2010年代末的遗传学研究仍然将I. rhinolopha恢复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同时还有I. iguana中存在的其他几个隐性系,只将南美种群分类可能才是真正的绿鬣蜥。2019年还确定了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以及格林纳达特有的两个新的岛屿亚种(I. i. insularis和I. i. sanctaluciae);2020年的一项研究还将这两个亚种恢复为一个独立物种的一部分,即安的列斯群岛南部的角鬣蜥(I. insularis)。该研究还发现该研究中描述的萨班黑鬣蜥(I. melanoderma)是南美鬣蜥的姐妹群,包含两者的支系是I. insularis的姐妹群。爬行动物数据库不同意这些结论,并将所有这些归入绿鬣蜥,有四个亚种。I. i. melanoderma, I. i. insularis, I. i. sanctaluciae, 和 I. i. iguana。

鬣蜥这个词来源于塔伊诺人对该物种名称的西班牙语形式:iwana。在一些西班牙语国家,该物种的雄性被称为garrobo或ministro,幼年被称为iguanita或garrobito。

分布和栖息地

绿鬣蜥的原生地范围从墨西哥南部延伸到巴西中部、巴拉圭、玻利维亚和加勒比地区;特别是格林纳达、阿鲁巴、库拉索、博内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卢西亚、圣文森特、蒙特塞拉特、萨巴和乌蒂拉。它们已被引入大开曼岛、波多黎各、伊斯帕尼奥拉岛(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圣马丁(岛)、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岛、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夏威夷和美属维尔京群岛。此外,绿鬣蜥在1995年被飓风冲上岸后在安圭拉岛定居。

美洲鬣蜥

虽然该物种不是马提尼克岛的原生物种,但在历史悠久的圣路易斯堡。

在绿鬣蜥的原产地南美洲和中美洲,它在一些国家是一种濒危物种,因为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猎杀和食用这种竹鸡或树鸡。

美洲鬣蜥是昼伏夜出的树栖动物,经常在水边出现。美洲鬣蜥是一种敏捷的攀爬者,它可以从50英尺(15米)高的地方摔下来而毫发无伤(美洲鬣蜥用后腿的爪子抓住树叶和树枝来打破摔伤的局面)。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