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暗色岩

峨岳山暗色岩是中国西南部以四川省为中心的一个玄武岩泛滥火山省或大型火成岩省。 它有时被称为二叠纪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或峨眉山洪泛玄武岩。 与其他火山区或圈闭一样,岳麓山暗色岩是由大型地幔柱火山喷发形成的多层火成岩。 峨岳山暗色岩喷发的严重程度足以对全球生态和古生物学产生影响。

因四川峨眉山而得名。

词源

自 1785 年至 1795 年以来,地质学中一直使用圈闭一词来指代此类岩层。 它源自瑞典语中的阶梯 (trappa),指的是形成该地区景观的阶梯状山丘。

形成与发展

产生峨岳山暗色岩的喷发开始于 2.65 亿年前(Ma)或更早。 主要喷发期在262~261 Ma之间,火山活动结束于259 Ma。

在体积上,峨凹山暗色岩与巨大的西伯利亚圈闭相形见绌,就地质时间尺度而言,西伯利亚圈闭发生在不久之后,大约在 252 Ma。 峨眉山玄武岩面积超过 25 万平方公里,厚度从几百米到 5.5 公里不等(全区玄武岩平均厚度估计在 700 米左右),但峨眉山圈闭最初可能覆盖了 面积高达 500,000 平方公里。 因此,峨眉山玄武岩的总体积估计为 300,000 立方公里。 有证据表明,峨嵳山暗色岩中部的初始火山活动发生在深海环境中,没有任何明显的火山前隆起。

峨嵋山暗色岩

峨嵋山暗色岩与Capitanian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有关,即二叠纪瓜达卢阶Capitanian末期发生的动植物灭绝事件。 圈闭内的石灰岩显示灭绝紧接在xxx个喷发单元下方发生,大规模灭绝标志着爆炸性峨眉山火山活动的开始。 火山碎屑岩的形成表明剧烈的岩浆型喷发。 峨岳山暗色岩与瓜达卢皮末期灭绝之间的同步性被用来支持 Vincent Courtillot 等人的论点,即火山活动是大规模灭绝的主要驱动力。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