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长城
目录
苗疆长城
苗疆长城(拼音:Miáojiāng Chángchéng 或南方长城,中文:南方长城;拼音:Nánfāng Chángchéng)是中国南部的一系列防御工事。 位于今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 这是一堵 190 公里(120 英里)长的城墙,其中xxx的一部分位于凤凰县。 它建于明朝 1554 年,以抵御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于 1662 年完工。城墙高 3 米(9 英尺 10 英寸),宽 2 米(6 英尺 7 英寸)。
长城的发现
2000年 4月底,专家断定侧墙为南方长城。苗疆长城大致位于凤凰县境内,全长190公里。 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一说丹武营),南至贵州铜仁的亭子关。 它主要建在陡峭的山脊上。 与北方的长城不同,苗族长城的防御目的不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而是隔离不服从朝廷的苗族和服从朝廷的苗族,以防发生暴乱。 长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明朝廷赏银四万两修建。
明末,苗民大乱,将边墙夷为平地。 清政府在侧墙旧址重建新城墙,以继续阻止苗族骚乱。
规模与边防
南长城有巡堡、碉楼、屯卡、哨所、堡垒、关门等1300多座军事和防御用的长城。 仅凤凰县就有800多个。 当时驻军大约有4000-5000人,最多增加到7000人左右。 城墙高约3米,底宽2米,墙顶宽1米。 为此,地方地名多以炮台、哨所、卡牌、炮台、碉堡、城门、营寨等命名。
南方长城一般比北方长城小,石块也只有北方长城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是苗族的军事实力不强,不需要像北方的长城那样修筑坚固。 因为石头经常被附近的活人拆掉盖房子,所以今天的苗疆长城已经断断续续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xxx特色。 据凤凰县委宣传部干部杨志勇介绍,他小时候,廖家桥镇有边墙,东西南三门。 修建房屋、水库、渠道,都是就地取材,到80年代就拆掉了。 其他地方的保护情况也是如此,所以南长城大多残缺不全。

修复与宣传
南长城修筑后,凤凰县政府和县委开展了一系列修缮和宣传活动。 永兴坪喇叭营盘段政府出资抢修。 2001年5月前共修缮1.7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