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
词条百科 0
目录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汉语:司母戊鼎),是一种长方形的青铜鼎(祭器,常见类型之一) 中国礼仪青铜器)中国古代商代。 它是古代幸存下来的最重要的青铜器。 1939年河南安阳五官村出土。
拥有者
鼎得名于内壁的青铜器文字铭文,上面写着吴王母。 这是武定皇后傅靖的庙号。 鼎是她死后制作的,推测为她的儿子商祖祖庚所制。
概述
鼎为长方形,四足。 它高 133 厘米(52 英寸),宽 110 厘米(43 英寸),深 79 厘米(31 英寸),重 832.84 千克(1,836.1 磅)。 与早期的杜陵长方形鼎相比,它更宽,壁更厚,显得更加厚重。 每面中间有一个空白空间,周围环绕着一条带有饕餮(兽面生物)和奎龙(独足龙)的装饰带。 有两个手柄,每个手柄的外部都装饰着两只老虎,它们彼此面对,两只老虎的下颚夹在中间的一个人头上,这一形象也出现在傅豪战斧上。

铭文辩论
铭文原读为司母戊,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一致认为xxx个字应读为后(后),意思是女王,是司母的镜像。 甲骨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更名。 对铭文的解读意味着,鼎的主人应该是商武夷(公元前 1147-1112 年在位)的妻子,而献礼者是她的儿子文鼎(公元前 1112-1102 年在位)。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内容不代表16map.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16map.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6map.com/wiki/nmzeai4lo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