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山古墓群

龙头山古墓群是渤海(渤海)王国的十二位皇室人物的墓地。 位于中国吉林省和龙市头道镇东南的龙头山上,渤海人称其为染谷之西原。 贞孝公主的陵墓就坐落于此。

历史

龙头山xxx座陵墓的建造始于 745 年之后的某个时间,当时文王将渤海首都迁至中京。 该墓地一直使用到渤海王国末期。

贞孝公主墓碑的发现解决了学者们的猜测,即该地区是渤海王国显德府的旧址。

1988年1月13日起,该遗址被列为xxx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室墙壁和壁画均涂有防腐剂; 在某一时刻,该墓至少包括一座塔,但它已不复存在。

挖掘

1980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对龙头山进行了首次发掘。 他们在龙海段发掘了贞孝公主的陵墓。 与此同时,博物馆的成员以及其他组织对 7.5 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调查。 还邀请了当地考古人员对其他一些墓葬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各种珍贵文物。

1982年,延边博物馆在龙海地区发掘了七座墓葬。 七个人都挤得很近,但坟墓的屋顶已经坍塌了。 一些坟墓穿过较旧的坟墓。 其中两个墓葬有两个人,他们是同时下葬的。 四座墓葬两人,一前一后下葬。 一座坟墓里有四个人,其中一人先下葬,另外三人在不同的场合下葬。 在二次埋葬的情况下,第二个人被放置在xxx个人的头或脚之上。

布局

共有三个墓区:

  • 龙湖(龙湖)
  • 龙海(龙海)
    • 贞孝公主陵墓位置
    • 东南方一处被盗的古坟。 内北墙、东墙和西墙都涂了灰泥,但到 2012 年坟墓已经倒塌。
    • 10 座墓葬分布在贞孝公主墓东侧的梯田
  • 石头王国(石国)

贞孝陵

贞孝公主陵墓(中文:Zhenxiào Gōngzhǔ mù 贞孝公主陵,韩文:정효공주묘)由早期渤海王国的人民于 793 年建造。 除其他外,陵墓还包含渤海艺术家首次完整发现的详细壁画,因此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陵墓最初有一座用砖和石板制成的陪葬塔,还有一座古坟。 塔基仅存,原为方形,5.50×5.65米。 在陪葬塔和古坟下方,公主的墓地由出入通道、墓门、内通道和墓室组成。 墓室在地下,1980年10月发掘。墓室面积2.10×3.10米,砖砌,石板顶。 石砌的土堆体现了高句丽式墓葬的延续,但正装呈现唐式,暗示渤海积极接受唐文化。 内通道后壁和墓室北、东、西壁原有人物壁画12幅。 密室四周各壁绘有四幅壁画,描绘武士(3)、侍从、乐师、侍女等十三人身穿红、蓝、黄、紫、棕色长袍在行动。 壁画首次完整地展示了渤海人的形象

龙头山古墓群

墓室内有一高1.05米、宽0.58米×深0.26米的土墓形花岗岩墓志,完整无缺,上书楷书18横728字。 . 墓志铭是典型的组合文字形式,既有公主生平的纪年书写,也有对公主的歌颂和怀念的追忆文字。 写此墓志铭的渤海学者深谙中国传统文学,其诗句仿效初唐诗人,可见一斑。

安葬

墓志铭说,贞孝公主是渤海第三代统治者文王的第四个女儿,贞惠公主的妹妹。 墓志铭表明,渤海认为其统治者是相当于唐朝的皇帝。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