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
目录
曹操高陵
坐标:36°14′27″N 114°15′35″E / 36.24083°N 114.25972°E / 36.24083; 114.25972
魏陵繁体中文
魏高陵
简体中文
魏高陵
西高雪二号墓繁体中文
西高洞2号墓
简体中文
西高洞2号墓
曹操高陵,又称魏高陵、西高雪二号墓,是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雪村的一座墓葬。 据称,它是东汉末年著名军阀曹操(公元 155-220 年)的墓地。 河南省文物局于2009年12月27日通报了该墓葬的发现。 2013年,该墓成为第七批xxx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曹操(公元 155-220 年)是一位军阀和政治家,在汉朝末期(约公元 184-220 年)声名鹊起,并成为该时期中国事实上的政府首脑。 公元 216 年,他从他控制的有名无实的汉朝皇帝献帝那里获得了封臣王的称号 – 魏王(魏王)。 通过他的军事征服,他为后来的曹魏国家(公元 220-266 年)奠定了基础,该国家由他的儿子和继任者曹丕建立。 曹操于公元 220 年在洛阳去世,享年 65 岁,被献帝追封为武王(字面意思是武王)。
几个世纪以来,曹操墓的位置一直是个谜。 根据《三国志》中他的官方传记,他死后约一个月被葬于高陵。 然而,据信他也被埋葬在别处。 其他据称是曹操的墓地包括:许(许;今河南许昌),当时的汉朝首都; 漳河之下; 铜雀台下,曹操藩国都邑邺城(今河北邯郸)的一座台地。
另一个传说,起源于北宋(960-1127),后世因罗贯中、蒲松龄等人的作品而广为流传,说曹操建有七十二座坟墓,以防盗墓。 . 河北邯郸磁县的北王朝墓群最初被认为是这72座墓葬,但后来考古人员证实它们属于东魏北齐皇室家族,与曹操无关。
发现
这座坟墓是在 2008 年 12 月被发现的,当时附近一家窑炉的工人正在挖泥来制砖。 它的发现最初没有被报道。 地方当局是在从声称从墓中盗走的盗墓贼手中缴获一块刻有“魏武王”——曹操的谥号——的石碑后才发现的。 次年,考古人员从墓中出土了 250 多件文物,包括描绘曹操时代社会生活的石画、刻有祭祀品文的石碑,以及曹操经常使用的一些标记为私人物品的物品, 包括武器和石枕。 还出土了三具人骨,经鉴定,分别是一名60多岁的男子、一名50多岁的女子和一名20多岁的女子。
墓为砖砌而成,面朝东,俯视呈甲字形。 它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最深处距地面约15米。 地下墓室有前后两个正室、四个侧室和连通通道。 一条长39.5米、宽9.8米的倾斜通道通向地下室。
2009 年 12 月 27 日,考古官员证实了该墓的发现。
争议
自墓葬被发现以来,许多怀疑者和专家都指出了它的问题,并对它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学院副院长袁继喜表示,墓内物品真伪无法保证,因为该墓曾遭受过盗墓者的极大破坏。 袁还指出,最重要的证据——即刻有“魏武王”字样的文物——可能是出于欺骗目的故意放置在陵墓中。
2009 年 12 月 31 日研讨会
2009 年 12 月 31 日,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专家与其研究人员一起参加研讨会,讨论墓葬的发现并回应 来自媒体的询问。 研讨会上讨论的最受欢迎的主题包括:
- 该墓是否为诱饵(传说中提到的 72 座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