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赛布迁移
目录
雷赛布迁移
雷赛布迁移是海洋物种穿过苏伊士运河的迁徙,通常是从红海到地中海,而相反的方向则更为罕见。 当运河于 1869 年完工时,鱼类、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海洋动植物暴露在两个自然分离的水体之间的人工通道中,并且以前孤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交叉污染成为可能。 这种现象今天仍在发生。
许多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促进了入侵物种从印度-太平洋地区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迁移,并对受污染地区的生态健康和经济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地中海的渔业。
在更广泛的背景下,雷赛布迁移一词也用于描述任何由人造结构促进的动物迁徙,即如果没有人造结构的存在就不会发生的迁移。
背景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创造了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xxx条咸水通道。旨在提供一条从欧洲到印度和远东的更直接的贸易路线,长 162.5 公里(101.0 英里),深度为 10–15 米(33–49 英尺),宽度在 200 米之间变化 和 300 米(660 和 980 英尺)。
由于红海表面的海拔略高于东地中海,运河是红海水流入地中海的潮汐海峡。 苦湖是构成运河一部分的天然高盐度湖泊,几十年来阻止了红海物种向地中海的迁徙,但随着湖泊的盐度逐渐与红海的盐度持平,迁徙的障碍 被移除后,来自红海的动植物开始在东地中海定居。 红海是印度洋的延伸,一般来说比大西洋的延伸地中海咸度更高,营养更差,所以红海物种能够耐受恶劣的环境,在以下条件下比大西洋物种更有优势 东地中海。 因此,两个水体之间的大多数迁徙是红海物种入侵地中海,相对较少的迁徙发生在相反的方向。
红海是一个丰富的热带海洋环境,与东印太地区共享物种,而地中海是一个生产力低得多的温带海域; 这两个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方面截然不同。 苏伊士运河迅速成为入侵物种进入东地中海的主要通道,其动物地理和生态后果远远超出设计者的预见。 雷赛布迁包括数百种红海和印度洋-太平洋物种,它们在东地中海系统中定居并建立了自己的地位,造成了人类记忆中前所未有的生物地理变化。 这一趋势正在加速:就鱼类而言,地中海科学委员会最近进行的一项长期跨流域调查表明,在本世纪的头 20 年里,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更多外来鱼类到达了地中海 比整个 20 世纪都要多。

时至今日,人们可以估计在地中海发现的红海原生物种(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数量超过 1,000 种。 还有许多人身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