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疤痕灵

  简介

  626除疤xxx国际xxx的光化疗法,以寄生于竹叶梗中的真菌中提取的特殊光敏物质为主要成分,通过患处涂药,并辅以光照产生作用,可有调节肌体局部组织代谢机能,促进病灶肤色和细胞组织及特性的恢复。有效肉芽组织增生,使纤维组织排列变疏松、平整。对各种烧伤烫伤疤痕、手术疤痕、外伤疤痕、美容失败疤痕、自发疤痕、挛缩疤痕、妊辰纹、产疤痕、青春痘、痤疮、皮肤病疤痕疙瘩具有良好的除疤效果。经过国内多家甲级医院临床验证,有效率高达99.09%,是目前国内最安全最有效的祛疤产品之一。

   介绍

  【功能主治】 调节肌体局部组织代谢机能,促进病灶肤色和细胞组织及特性的恢复。用于疤痕疙瘩、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瘙痒及外阴炎。

  【规 格】 每支装10g。

  【用法用量】 外用,涂于患处,并进行光照(光源可用照明高压荧光、 红外线灯、白炽灯或日光照晒)30分钟,一日1次。

  【注意事项】 本品为光化疗药物,须配合光照方有作用,光照以皮肤的温和感为度调整照距,切勿过度照射,以免引起皮肤灼伤;妇女经期禁用。

  【贮 藏】 遮光,密闭,置阴凉处。

  【有 效 期】 36个月。

  【执行标准】 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WS3-B-3824-98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53020580

  【生产企业】 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

   相关研究

  药效学研究

  1、626除疤对非病原微生物(创伤性)炎症后期肉组织增生有明显的作用。

  2、626除疤具有非常显著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3、626除疤对金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常见皮肤病菌均有效,其中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对真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作用。

  毒理学研究:

  昆明医学院药理研究室动物实验表明,626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均未见毒性反应和异常反应。

  云南省xxx人民医院对长期用药的患者进行观察,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抽查72例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表明本品安全无毒副作用。

  病理组织变化的研究:

  表明626对病变组织缺乏或减少的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再生和新生,使病变组织的血循环得以改善,同时改善了细胞的营养状况、代谢过程和xxx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功能,从而使硬化萎缩的组织软化,细胞逐渐增长而恢正常状态,也使已增生的上皮组织恢复正常。对慢性非性外阴炎和神经皮炎伸长的上皮脚,经治疗后逐渐缩短,排列拥挤的细胞恢复正常排列状态。

   临床试验

  1、试验目的:观察626对疤痕疙瘩的疗效,并考察安全性。 2、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57页第39-39.3.3中有关蟹足肿(疤痕疙瘩)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

  治愈:疤痕变平或消失,自觉症状消退。

  好转:疤痕缩小30%以上,或变软变平,自觉症状减轻。

  未愈:疤痕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3、治疗方法:

  采用626涂于疤痕上,再用光疗聚能灯照射30分钟,灯与皮损的距离为15-30公分,每天一次,30次为一疗程,治疗时患者戴防光墨镜以防强光刺激。

  4、疗效统计:在被治疗的221例中,显效者126例占57%,有效者93例占42.08%,无效者2例占0.90%,总有效率为99.09%。

  5、疗效分析:

  (1)疗效与病因的关系:221例中烧烫伤疤痕100例,手术后疤痕78例,自发性疤痕43例。附表一说明。

  附表一 (2)疗效与病程的关系:一年以内者疗效xxx,显效有效率达72.11%。附表二说明。

  附表二 (3)疗效与治疗次数的关系:附表三说明。

  附表三 6、结论:

  27例于治疗10次以内出现显著效果者均为手术后的轻度疤痕,其它疤痕需要较多的疗程。治疗能提高疗效,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疤痕疙瘩即逐渐变平变薄其挛缩状亦改善,关节活动亦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恢复。

  (1)不良反应:

  在221例中,在治疗过程内无任何不良反应,其中15例曾在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及肝功检查,未发现有任何异常,随访有个别病例长达10多年无任何不良反应。在开始治疗时患者偶有局部刺痒或轻度疼痛,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均逐渐消失。

  (2)病理组织学研究:

  取自12例疤痕损害的组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次及治疗60次后各取一次做组织检查。

  结果:有6例患者治疗后见其疤痕中胶原纤维的细胞核不但染色深亦变小,胞浆中且有呈空泡形成者。用Van-Gieson染色(樊基森染色)组织呈桔红色。细胞间隙增大,纤维明显疏松,且亦有小血管增生。其余6例亦有以上的改变,惟不如前六例明显。

  (3)远期疗效及排除致癌观察:

  221例中随访观察107例,随访时间为2-15年,107例中无1例有癌变迹象,且远期疗效令人满意,表现为疤痕继续变平变软。

  7、典型病例:

  曾××,男,22岁,铜矿工人。于1979年2月上旬抢险救火以致烧伤面部、颈部、双手背及手掌。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三个月出院,以后被烧伤部位均发生肥厚性疤痕,尤以口周、颈前、双手背及手指为甚。右手腕外侧疤痕疙瘩厚约1.5公分,右手腕关节曲受,双手指背部疤痕亦较厚而,手指不能屈曲持物,依靠他人喂饭。

  于1979年6月14日开始接受626光化疗,经治疗三次后发觉疤痕疙瘩开始变软,七次后痒痛症状减轻,30次后颈部、手腕、手指部位疤痕疙瘩逐渐缩小、变软、变平一半。腕关节和指关节能作屈曲动作,50次后手指可以握紧,可以持针绣花,并且经过治疗的疤痕疙瘩有部分恢复出汗,现已恢复工作

   研究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民族医药研究所

  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省xxx人民医院妇产科

  昆明医学

  云南省xxx人民医院皮肤科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昆明医学院xxx附属医院

  美国、、、 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研究机构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