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护学院
学院简介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的前身为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享誉四川及中国西部的xxx重点中专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2000年6月,原成都卫生学校、成都第二卫生学校、成都中医学校三校合并为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2006年3月,按照成都市委、市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医护学院,是一所培养医药卫生人才为主的学院。
学院形成了本科、专科、高职和成教层次丰富配套完备的办学体系,不仅拥有全省独家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函授部,还是成都市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四川省外派劳务医护培训、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UHPP)市级培训机构和成都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学院与国外医学院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于2007年正式启动与荷兰汉斯大学医护学院师资和学生的互派项目,已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到英国参加剑桥大学工作经验证书带薪实习项目以及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为各专业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历史沿革
2006年4月,学校由四川省人民批准整建制并入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2009年7月,学校归并调整后,成立新医护学院;
2015年4月更名为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
2015年11月更名为医学院(护理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的基础医学、系统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诊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又具有的职业操守,丰富的人文素养,能够在各级医疗单位、医学科研部门从事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病人康复和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到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护理学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培养出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并具有一定护理科研能力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各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卫生保健部门从事临床护理、家庭护理、老年护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护理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应用性、技术性、操作性强,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急、慢性和急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熟悉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各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卫生保健部门从事临床护理、家庭护理、老年护理等工作。
中药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和中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制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检测、药事法规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在中药工业企业、中药商业企业和各级医院与相关领域从事中药购销、中药制剂、中药、中药质检和中药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口腔医学技术专科(三年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口腔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接受各类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及各类正畸矫治器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和口腔医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口腔工艺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有较高水平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材料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影像学、口腔技工工艺学、口腔医学美学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工艺技术工作。
办学实力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60余部。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2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2014年学院获得四川省老年健康普及、市级护理学重点学科、校级社会养老协同创新中心、护理学重点(扶持)学科、护理学品牌专业等专项支持。人体科学与医学科普获得成都市科技局2016年资助立项建设。生物医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第五批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教育部、省市校等各级质量工程15项, 各级教改项目30项。 其中,省级精品课程2项,市级精品课程2项,校级精品课程7项,校级教学8项。有校级特色护理教学团队,涉外护理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护理专业涉外方向教学计划、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省市级教改课题。学院已整合形成医学形态机能实验中心、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生物医药平台等教学科研体系。
师资力量
医学院(护理学院)秉承关怀,生命xxx;人文关怀,科学xxx的院训,提高质量和注重效益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体系。学院现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者4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约30余人,具有欧美国家海外留学经历者20余人,国际国内知名特聘专家、教授、研究员10余人。过去五年学院教师获省部及市级科研励4项。学院依托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遵循临床与基础结合的方针,加强拓展与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人才梯队建设为基础,旨在培养科学基础宽厚、专业技能扎实、高素质、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学院领导
学院院长:林琦远 男,中员,外科学博士,教授,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章获得者,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院长。
林琦远教授是华西医科大学普通外科专业博士,普外科教授、研究生导师。1998年由四川大学公派到日本东京国立癌症研究病院从事消化道肿瘤(主要是胃癌和大肠癌)的临床工作,2000年又公派到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从事肝癌和肝移植临床工作。在国内首次提出肝移植术后患者肺曲霉菌感染治疗新方法和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受体的肝移植治疗新方案。先后承担科研项目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其它项目2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SCI收录3篇,编写专著3本。
2002年林琦远教授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委派到宜宾市xxx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党委副和宜宾卫校副校长。确定了医院的发展方针: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 (文章发表在《中国医院管理》2009年第2期);人才战略:培养或引进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专业、专病带专科、专科带医院; 发展思:精业务、重管理、抓发展、树形象。在任期间,通过举旗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班子团结、队伍和谐,并培养和引进了硕士博士80多位,医院病床由500张增至1300张,业务量增加3倍,固定资产增加4倍,还成功地开展了全国部地区地市级医院xxx例肝脏移植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全国首次提出并实施了医院运营的三个新模式:以梳理部门职责为主要目的的树状统筹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指向质量和效率的医院流程化进阶管理、多信息共享协调会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文章均已发表在《中国医院管理》2009年第9期。先后被评为 宜宾市拔尖人才、宜宾市十大财经风云人物、 宜宾市金牌管理专家和四川省城市医院优秀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