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淑玲

  基本信息

周陈淑玲,生于1952年,广东东莞人,著周陈淑玲名实业家陈瑞球之女。现任长江制衣集团执行董事及YGM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暨行政总裁、扬子江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加入海洋公园公司董事局,周陈淑玲女士在不同领域作出贡献,同时担任品牌发展局丶零售管理协会副、旅游发展局以及设计中心董事局丶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丶中华厂商联合会常务董事以及零售管理协会执委会。

  年少志高 学徒升管理层

周陈淑玲中一(周陈淑玲)1967年女权主义尚未抬头,但陈淑玲已表现强势。当年就读中三的她,见长兄放洋留学,便大胆问父亲可否出国读书。机会争取到,惟她去到英国便要两级跳读中五,离乡别井,她形容那段读书岁月几恶劣。她说: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天气很冻,冬天时暖气不够,boarding school(寄宿学校)好strict(严格),吃的东西也不好,课程又不同。幸好,这亦培养出她的自主,有助对日后的事业发展。

  至70年代,制衣业急速发展。那年代的留学生,不流行一去无回头,陈淑玲学有所成,顺理成章回港作贡献,其时先加入家族的长江制衣公司。她说:我曾问过,可否做part-time(兼职),但家人表示,一系做,一系唔好做。那年还很青涩的陈淑玲,先由低学起,很快便扛起管理角色,xxx年是做制衣trainee(实习),第二年做production(生产),正式引入牌子,之后再做出口生意。

  一枝独秀 勇于尝试

周陈淑玲制衣厂当年只做男装,我用女性角度去看,不明白为何只懂得做恤衫男装,却不懂得做女性的裤装?她直言,70年代是男人的世界,女性营商,特别感到男女有别。于是陈淑玲作出崭新尝试,撗扫70年代的威格牛仔裤(Wrangler jeans),便是她首只引入的外国品牌。

  那年代的未流行品牌,陈淑玲为了令威格一枝独秀,特意找来西人为品牌,包括广告宣传、商标等。到货品正式挂在百货公司销售,立即吸引大量市民排队轮购,大收品牌效应。80年代,是制衣业黄金期。90年代以后,制衣业式微,但长江贸易至今仍站得住脚,集团旗下有多个收购回来及自己发展的品牌,包括马狮龙、Aquascutum、Ashworth、Guy Laroche及Charles Jourdan。

  本港发展工业仍有前景,但要看你的做法。陈淑玲坦言,70年代是xxx年华,租金便宜,薪金不太贵。至于现今,她说竞争太多,外国牌子,要摆脱困局便要转型,本港做不成的工序,便要另觅寻地方发展。

  应势转型 觅他径谋发展

  她说,除了,还要发展东南亚、市场,但要算xxx发展空间,必属xxx市场,呀!xxx每个区域及城市,人口均多于。她又分析各地口味:较西化,xxx与的口味则较相近。其实过一条疆界口味已有分别,即使在xxx,各省各地的口味及需求均不同。

  屈指一数,陈淑玲做制衣业至少有30年。一年四季有不同服装推出,有新事物发生,便有新鲜problem(问题)。她笑着说,喜欢做服装生意这行业,因为永远不会闷。

  身兼五项 退休无时限

周陈淑玲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陈淑玲多多,她用上此句谚语解释。陈淑玲出任的,包括品牌发展局、旅游发展局优质旅游服务委员会、贸易发展局港法贸易伙伴委员会、海洋公园董事局,以及特区纺织业委员会。

  这些当然是义务性质,听闻不可出任多于6份,但我现在已有5份。真惊讶陈淑玲涉足之多。但她解释,两名子女已出外留学,故她一心想抽空回馈社会,参与,结果有不少自动涌进来,推不了,哈哈!人在江湖呀。

  时间分配 先人后己

  问到陈淑玲如何分配时间,她称:分为事业、家庭及对外方面,但要分清priority(优先考虑)。事业重要,家庭重要,公务也重要,但自己呢?她略为想一想:我有自己hobby(嗜好),但一直无培养,以前我会画画的……再经,她才记起早前已领洗,每天会抽半小时阅读圣经。

  很明显,陈淑玲把自己放到最后。她试着解释:做任何事也分时间,有个stage(阶段),你怎知道我在5年后,不把所有东西集中在自己身上呢?工作从无间断的她,难道不会累?陈淑玲承认,现在的工作很辛苦,她也有打算退休,但没有时间表,我的退休是没有deadline的,只是一个plan(计划)。

  丈夫 笑容常伴

周陈淑玲陈淑玲是典型事业女性,同时亦是一名母亲,她认同父母身教很重要。她表示,教育制度虽好,但她的两名子女,教育也是从家庭开始,start at home!父母有否教育?好重要。样样事情要兼顾,但陈淑玲拥有乐观性格,自言从不感到有压力,不会专登做运动减压,因没有事情令我感到有压力……当然,做女人怎样也会护肤,这样便会很relax(放松)。

  陈淑玲工作极忙,丈夫会否投诉?她笑盈盈答道,丈夫在外国成长,思想开通,尊重女权,因此从不投诉,千拣万拣,也要拣个适合的丈夫。看见她的笑容便会明白,造就一个事业型的女人,背后少不了一位温柔、懂放手的男人。

   发展

  港筹建小组 推本地品牌

周陈淑玲周陈淑玲是一个品牌之都,作为品牌发展局的陈淑玲分析,本港拥有良好司法、合约制度,是一大优势,加上本港是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深得外国商家欢迎。

  她透露,正构思成立品牌小组,以推广本港品牌发展,已多方收集意见,这个小组目前仍很雏形,希望将来小组可以提供意见,有什么方品牌做得更好。

  不仅本港品牌受惠于优势,陈淑玲预视本港的未来,认为发展贸易及金融行业也大有潜力,很有前途,这里有制度、有合约、有律师,可给予别人信誉,文化水准上像,外国人来到感到舒服。她又说,即使展览业的未来也前途,因为硬软件兼备,只差在场地未够多。

  本港品牌极多,不少耳熟能详的牌子陪伴港人成长,但原来要成立一个品牌绝不容易。陈淑玲表示,由于品牌并没有国际注册制度,为防冒袭,很多厂商要到每个地方注册,所费不菲,做一个品牌是十分昂贵的事情。她说,有些会觑准品牌潜力,抢先一步到那些国家先行注册,到时到候便让厂商出钱赎回。她摇头表示:这并非好的商业行为,千万不要学。

  6P管理诀 首重育人才

  有个说法,品牌的品字,代表口碑、口味及口齿。但发展这三个口,大前提是要依靠人建立。陈淑玲表示,她一向把人才放在首位。陈淑玲的公司有6P座右铭,分别是:people(人才)、position(定位)、product(生产)、price(价钱)、places(售卖点)及promotion(宣传)。

  做什么也要靠人,所以pepole一定放在首位。她说,为产品定位是第二重点,至于生产数量、售卖价钱、在哪里倾销、作什么宣传,已是后话。

  业广难亲历 励员工承担

周陈淑玲事实上,陈淑玲无可事亲力亲为,要业务顺畅,得力助手不可少。

  她坦言,以前只发展业务,工作简单好多,一架车便游匀港九新界,要巡视业务,一日搞掂。但现时要拓展xxx市场,穿州过省是要搭飞机的,动辄数小时,无可能全部亲身上阵。

  陈淑玲表示,她作为管理层,最重要是处理大局,并非处理细节,倘若由上至下的工作,也由管理层一人处理,下层职员会非议,也不能培养职员的责任感,做管理的要睇大picture(局面),细节方面,要train up(训练)下层的staff(员工),无可能由拣布到颜色,都自己处理。她说,要令职员明白一个道理:下放工作让你做,你便要承担。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