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

  人物简介

毛岸青毛岸青毛岸青(1923-2007),是与其xxx位妻子杨的次子,杨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出狱,后来寄养在董健吾家中。

  

1933年中央迁往江西省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街头,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员击伤头部,造成病。

  

1936年,兄弟俩被张学良部下李杜带到巴黎,后来再被带到莫斯科,进入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1947年返回中国后,在大连养病。返国后挂阶中校,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

  

1970年育有一子毛新宇。他会说一口地道的俄语。在苏联长期的学习和回国后的工作使他养成了用俄语思维问题的习惯。他在家喜欢下象棋,中国象棋他有时下不过妻子邵华,但国际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谁也不是对手。毛岸青晚年居于总参疗养院,

  2007年3月23日凌晨四时十八分逝世于301医院,终年84岁。

   人物经历 童年

毛岸青毛岸青毛岸青是和xxx任妻子杨的二儿子,1923年11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板仓。刚满月的时候,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赴广州参加xxx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与杨分多聚少。毛岸青4岁那年秋天,在参加完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后,秘密把妻子杨、保姆陈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送到岳父家——长沙板仓杨宅,去发动秋义。

  

直到20年后,、毛岸青父子才得以重逢。

  走后的三年,毛岸青是在母亲杨的身边,住在长沙板仓成长的。

  

1930年11月14日,杨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毛家三兄弟跟随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远在上海的来信,让向振熙将孩子送至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岁的向振熙老太太和20多岁的儿媳李崇德扮成走亲戚的样子,领着三兄弟坐火车前往武汉,而后改乘轮船到达上海。

  到上海后,毛岸青三兄弟被送到地下党办的上海大同幼稚园读书,后因上海地下党遭到严重,大同幼稚园被解散,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被寄养在董健吾家,二人生活艰辛之苦。

  

毛岸英后来回忆那段凄惨生活时说: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小钱……

  晚年的毛岸青关心,关注祖国统一,,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到老区、到工厂、到农村调研,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毛岸青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读书、作词、谱曲。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

   病痛人生

  更不幸的是,在这一时期,毛岸青由于被人,脑部受到,留下了病的毛病,这几乎影响了他一生。

  1936年,在董健吾为首的上海地下党人的帮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乘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取道法国,然后抵达苏联。

  

1937年初,两兄弟抵达莫斯科后,先后在莫斯科郊区的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医院和伊毛岸青毛岸青万诺夫城的国际xxx儿童医院等地学习。这时,已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xxx根据地。

  

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来了岸英、岸青的照片,喜出望外。不久,有人要去苏联,书写了一信,托人捎去:“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也是这一年,在苏联的第二任妻子贺子珍和毛岸青兄弟联系上,经常照顾二人。

  

1947年,毛岸青回国,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克山县土改试点。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在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但是,脑袋在上海受到的无法根除。

  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回忆,有一次,在对进行健康后要离开,拿出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大信封,递给了他。

  王鹤滨把大信封拿回宿舍,抽出来一看,是毛岸青写给的信。信中详细叙述了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小家伙”,他与脑子里的“小家伙”无休无止地纠缠。

  此后,不得不送毛岸青去苏联治病,“本来不愿意为孩子的病去麻烦苏联”,但实在别无良策。

  

2007年3月24日电前中国国家xxx的次子毛岸青于时间3月23日凌晨4:18在304医院逝世,终年84岁。

   人物生活

1947年,毛岸青毛岸青毛岸青回国,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克山县土改试点。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在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理论书籍。

  

长期以来,毛岸青和夫人邵华怀着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忠诚,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参与策划摄制了《杨》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

  岸青和邵华有个儿子叫毛新宇,小名毛毛,在一所中学住读。他喜欢历史,是班上的历史课代表。虽然只有这一个孩子,但邵华对他要求很严格,有时作业没做完,邵华就不让他吃饭,岸青却很溺爱儿子,常站出来袒护地说:“没听说不吃饭就能做出作业来的。”有一次岸青实在没法救儿子了,就跑过去说:“我来帮你做!”两人趴在了一块,邵华又好笑又心痛丈夫,只得让步了。

  

晚年毛岸青毛岸青与毛新宇的毛岸青关心,关注祖国统一,,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到老区、到工厂、到农村调研,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毛岸青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读书、作词、谱曲。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会说一口地道的俄语。在苏联长期的学习和回国后的工作使他养成了用俄语思维问题的习惯。与人交谈时,找不到词就冒出一句俄语来,弄得对方不知所措。这次在京山游览空山洞,县里请他题字,他用流利的俄文写下了“我热爱京山人民。”然后用中文签了自己的名字。岸青平时在家休息,翻译就成了他的一种消遣,他常翻译点小东西,由刘松林(摘者注:刘是岸英的夫人,岸青的嫂子)负责找资料。不仅如此,他在音乐上也颇有造诣,会作曲,常在家编编曲子,如果出去听一次音乐会,回家他就能在钢琴上把主旋律弹下来。他在家喜欢下象棋,中国象棋他有时下不过妻子邵华,但国际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谁也不是对手。

   感情生活

由于毛岸青和邵华年龄相差十几岁在他眼里她是小妹妹。邵华的姐姐刘思齐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华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毛岸青哥哥,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后,他们再次相遇,这一次的他们一见如故,并开始相互写信联系,慢慢的两人走到了一起。后来他们在1959年再见面的时候,已经相隔六七年的时间。在六七年里,他们都也长大了,所以见面以后还是一样很谈得来,很投机。1960年,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

  

他们结婚之后,作为父亲的很鼓励他们,也很关心他们,希望他们能够互相之间都有一个依靠,有一个寄托。

  毛岸青在生活中间,比方说周末,周六、周日回到家,他总吩咐邵华给做一点可口的饭菜,大家一起吃,散步的时候他总是挽着邵华,因为在苏联长大的人很习惯挽着,很习惯一件大衣两个人披着,很浪漫,邵华当时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在街上走觉得有点太醒目。后来他常常说怕什么,我们是夫妻,没关系。

   人物评价

毛岸青毛岸青毛岸青同志的一生,是的一生,默默奉献的一生。毛岸青同志在的下,同他的哥哥毛岸英一起,度过了的童年。1936年,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被我地下党组织送往苏联学习。他先是在国际儿童院学习,后考入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深造。毛岸青在童年时代没有机会上学,到苏联后既要学习俄语,又要补习中文。经过勤奋学习,他娴熟地掌握了俄语,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他认真钻研马列著作,为后来从事编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底。

  

1947年,他回到祖国,被分配在省克山县工作。

  

1949年7月,他调到,被安排在中央宣传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工作。从此,他开始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而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毛岸青同志就参与翻译了列宁的《我们究竟什么遗产》、《工人报刊的历史》和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论与》、《反对把口号庸俗化》、《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在苏联列宁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等著作。他还参与翻译了苏联学者写的一些理论著作和《联共(布)关于青年工作的两个决议》等历史文献。此外,他还在《》等报刊上发表了20多篇介绍苏联理论和文学的文章。他参与翻译的列宁斯大林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曾经大量发行,广泛,成为广大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读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著作的翻译和对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毛岸青同志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实践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宝贵经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全面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真正弄通原著的理论内涵,还要用规范的汉语准确地表达原著的内容。恩格斯说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在原意把握、史实考订和语言表达三个层面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决不能有丝毫的随意和疏忽。毛岸青同志正是这样做的。他对党的理论事业有高度负责的,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又有很高的俄文造诣。他参与翻译的列宁和斯大林著作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这些著作后来稍经修改被收入《列宁全集》和《斯大林文集》。毛岸青同志的翻译经验是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毛岸青毛岸青

  

我们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工作。党成立之初就着手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1938年在延安马列学院成立编译部,专门负责翻译马列著作。同志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他勉励翻译工作者,“学个唐三藏及鲁迅,实是功德的”。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央宣传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和中央俄文编译局相继成立。1953年,经亲笔批示,中央决定将这两个部门合并正式成立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以便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在我国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史上,涌现出灿若繁星的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翻译家,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党的理论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毛岸青同志就是建国初期在这条战线做出重要贡献的翻译家,他的业绩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上留下了值得铭记的篇章。

  

毛岸青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战线的前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凡是与毛岸青同志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赞赏他的学风和人品。他在《斯大林全集》翻译室工作期间,风华正茂,才思敏捷,俄语水平高,翻译能力强,备受人们。但他并不因此骄傲自满,而是谦虚谨慎,埋头苦干。对毛岸青的工作非常关心,要求他努力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便能够准确翻译马列著作。毛岸青同志没有父亲的期望,为了弥补自己汉语功底不够深厚的弱点,他刻苦学习,虚心向同事求教。在工作中,他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对自己的译稿总是字斟句酌,一再修改,使质量不断提高。毛岸青同志为人忠厚,平易近人,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在朝夕相处、团结协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赢得同志们的广泛赞誉。

  毛岸青同志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离开经典著作翻译岗位之后,他仍然学习和研究理论,同时创作理论、电视剧、诗歌、散文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财富。

  毛岸青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品格、和宝贵的翻译经验永远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正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校订工作是中央理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事业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毛岸青同志,就要努力学习他矢志不移的理想,孜孜不倦的求知热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淡泊名利的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不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人物生平

1923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汉族,是与其xxx任妻子杨的次子。1927年何键在湖南开始清党,杨带着3个儿子到板仓。

  

1930年11月14日杨被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出狱。后来被送往上海的地下党开办的大同幼稚园。

  1932年寄养在董健吾(其实是地下)家中,后因为地下离开上海,被送往一个女人家寄养,因为生炉子不着,被女主人用铁钎打伤后脑。

  1933年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街头。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张学良部下李杜带到巴黎,后来再被中组织送到苏联学习,进入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在苏联卫国xxx中,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毛岸青积极参加挖战壕、运伤员等支前活动。在苏联留学期间,曾用名杨永寿。

  

1947年,毛岸青回国,在大连养病。后来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克山县土地试点,时间长达8个月。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在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

  

1967年到大学万会,声泪俱下邵华“主动送上门”勾引毛岸青,当时邵华就在。

  

1970年1月17日育有一子毛新宇,时年已经47岁了。2007年3月23日凌晨4:18在301医院逝世,享年84岁(准确说为83岁4个月)。

   人物纪念

毛岸青毛岸青纪念馆岸青纪念馆坐落于省克山县城西爱国主义教育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9平方米,于2008年10月9日落成,并于11月23日开馆。

  

纪念馆共设“童年”、“赴苏砺炼”、“荼火日月”、“光彩人生”、“家庭”、“老区”六个展区,展示出毛岸青同志1947-1948年在克山县参加土改工作的业绩及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同时展现以为代表的家庭的风范。

   家系 父母 毛贻昌(父亲) 文素勤(母亲) 兄弟 毛(弟弟) 毛泽覃(弟弟) 配偶 (妻子) 罗一秀(前妻) 杨(前妻) 贺子珍(前妻) 儿女 毛岸英(儿子) 毛岸青(儿子) 毛岸龙(儿子) 毛岸红(儿子) 李敏(女儿) 李讷(女儿) 杨月花(女儿) 孙辈 毛新宇(孙子) 孔继宁(外孙子) 孔东梅(外孙女) 王效芝(外孙子) 曾孙辈 毛东东(曾孙) 毛甜懿(曾孙女)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