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镇
池州市梅村镇
简介
梅村镇
梅村镇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贵池区西南部,属贵池区辖镇。镇驻高坦,东经117°26′,北纬30°21′;位于市区南45公里处。行政区域面积261平方公里,总人口28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7人。设立必胜、中新、霄坑、栗坑、黄田、梅山、长山、檀林、十字、珍溪、杨棚11个村民委员会和高坦、新村2个居民委员会。西北靠殷汇,东邻棠溪,南与石台县仁里、矶滩接壤,西接牌楼。梅村镇森林覆盖率67%。梅村镇坐落于省道S221线与旅游专用线杜(青阳杜村)十(梅村十字)线交汇处,矗立在风光旖旎的秋浦河畔,为(国)省道沿线重点集镇。221省道在西南部弯曲穿境;殷(汇)石(台)公斜穿境内中部;北边与318国道相接;县乡公从境内西北进入,环形连接北部梅村镇
各村从东北部出境,分别与贵(池)石(门)公连接;南部有霄坑以远公相连各村与环形公相接,村村通公、通电、通电话。梅村镇村村有小学,镇有中学2所。镇有中心卫生院和梅街分院,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有文化、电视站,影剧院。供水站1个。信用社1家。敬老院里可供养20位老人。 梅村镇距长江水道45公里、安庆机场30公里,距318国道、沿江高速和铜九铁仅10公里,省道S221线穿境而过。梅村镇内以中低山为主,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在海拔50米~1086米之间。属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日照196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升。土质多为泡土、泥沙土。水力资源丰富,龙须河、秋浦河自南向北穿越全境。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有林面积212072亩,林木总蓄量8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500万根,森林覆盖率74%。
历史沿革
梅村镇
梅村镇原名崇义乡,乡民以王、梅、桂、谷四姓为主,后因明清年间梅姓中出了一位耿直的文官梅侍郎,朝野,乡人,遂以其故居村命名地名而沿用至今。解放初期设立梅村乡,1958年成立梅村人民,1983年体制时恢复梅村乡,2001年灌口梅山村划入并经省人民同意批准撤乡建镇。2007年高坦乡(高坦乡以驻地高坦得名。解放初期设立高坦乡,1958年成立高坦人民,1969年珍溪并入,1984年体制时恢复高坦乡)并入,镇驻高坦。 自然资源
梅村资源丰富,物产富绕。山地植被以松、杉、青枫栎、乌枫栎等为主,盛产茶叶、竹木、板栗、杜仲等林产品,以及桃、李、杏等鲜果,还有竹笋、蕨菜、珍珠菜等山野菜。其中霄坑、杨棚等村以高山幽谷所产的地方群体性状大叶马兰枝亚种绿茶而著称,其特点鲜嫩香溢、茶芽肥状、内质醇厚,“中国茶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曾亲临采品,挥毫写下“花香花味”评语,霄坑绿茶、高坦翠微等已获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机(天然)食品生产、加工、OFDC销售许可证,因品质独特,多次获得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必胜村的“北冲王板栗”历史悠久,曾在宋朝仁年间作为池州地方土特产品进贡朝廷而名播天下。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异常丰富,大部分属xxx野生珍稀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达300万吨、石英石储量有600余万吨、石煤矿石储量7200万吨;另外金、银、铜、硫铁、铅锌、锰、石灰石等矿产储量颇丰,品位较高。
地理
梅村镇
梅村镇属山区,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局部形似盆地,地貌特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桂村和黄田两个广阔、的田畈,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在海拔60—1200米之间。秋浦河从南到北穿境流过;龙舒河从东向西北流经全境,肖坑河流经西南部向北汇入龙舒河;小(一)型西山水库集雨面积为110公顷,总库容量为138万方;小(二)型斗溪水库、里八亩水库、螺丝塘水库、双丰水库、槐林水库、红岭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500、180、150、280、65、37公顷,总库容量依次为44.4、17.9、30、39、18、10.3万方。境内长山圩堤长5000米,起讫堤顶高程25—27.5米,可保水位23米,范围:面积300公顷;耕地200公顷(3000亩);人口4000人。小(二)型楼华水库、黄田水库、肖坑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50、800、2700公顷,总库容量依此为18、44.8、84万方;栗坑、深渡口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3/6000、3/480(台/KW)。 人文历史
梅村不仅物产丰富,而且风景秀美,人杰地灵。历史上这里曾是长江下游居民沿秋浦河朝拜九华山的必经之,鼎盛时期呈现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朝圣如龙,香火如风”的景象。现今错落的山村,幽寂的田野,叠翠的山峦,清澈的溪水,淳朴的民风,仍饱含着牧歌似的情调。尤其是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的秋浦河,犹如一条金色玉带,串起两岸如:霄坑大峡谷、草鞋塥、乌龟洞、大佛堂、龙池、百丈崖、仰天堂、梁昭明太子钓鱼台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历代名人骚客纷纷踏踪而来,寻幽访胜,流连忘返,留下数以万计的诗文佳作。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749-761年)间曾“五到秋浦”,传下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为梅村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梅村镇
梅村镇境内有苦岭、草鞋塥、神塘、剪刀岭、峰、五指山、乌龟洞、大佛堂、三圣庙、龙须坑、大楼山、石门等古迹名胜。唐朝诗人李白五游秋浦,曾三上大楼山,留下“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等千古佳句。清道光年间的桂迓衡,官至刑部主事,晚年辞官还乡,75岁时受贵池县令陆延龄聘请,历经4年艰辛,主纂了<贵池县志>四十五卷,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资料。1932年底,贵池县委檀炳光曾以肖坑为根据地,从事斗争。47年,黄西工委杨明曾率黄西总队主力部队进驻肖坑,成立了皖赣工委,向南挺进,为大军渡江解放皖南作出了贡献。 经济状况
梅村镇农业以水稻、茶叶为主,麦、油料、中药材、蚕桑、山芋、玉米等次之;林业竹木资源丰富;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硫铁、铅锌、石英石、锰、煤、矾矿等;双村、肖坑绿茶,“花香花味”享誉很高;肖坑、双村以其高山幽谷所产的独特的大叶马兰枝茶叶品种而远近闻名;必胜板栗历史悠久,脆嫩香甜,曾经作为贡品而名播天下;中心村中心村大佛堂山顶生产的山茱萸、白术、百合等药材品质优良;龙池及神塘两处山泉水富含矿物质,被省水利部门评为天然矿泉水,有良好开发价值。
无锡市梅村镇
简介
梅村镇
梅村镇,位于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梅村镇总人口5万,本地、外来人口各占一半;土地总面积25.45平方公里,有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规划建设中的金城东、太湖大道延伸段、金桥均经过镇区;伯渎河贯穿全境,锡甘、沪宁高速公穿境而过,南临无锡机场,北侧紧靠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无锡站,各距8分钟车程。梅村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古称蕃离,后称梅李、梅里,亦称梅里平墟。1949年设梅村镇,1950年改乡,1958年改。1983年复设乡,1988年复建梅村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市境东部伯渎河畔,距13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2.5万。沪宁高速公、(无)锡甘(露)公在镇西部交叉,伯渎港流经镇中部。辖梅村、梅北、荆心、繁荣、茅塘桥、永新、梅新、南石园、新南、新北、东园、协丰、张公桥、群力、新宅、新民16个村委会和梅村居委会。工业有机械、纺织、轻工、电子、化工、建材等门类。农业种植稻、麦等,蚕桑业较发达。是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镇中有为纪念吴文化鼻祖泰伯而修建的泰伯庙,属省级文物单位。伯渎港为江南xxx条人工河。 人文历史
梅村古名梅里,早在三千二百多年前,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达成父王想立三子季历的愿望,偕二弟仲雍托辞采药,夜奔江南,拴马于枯树桩。到清早,见枯枝上梅花朵朵,喜出望外,顿悟此地当为宝地。于是为其取“梅里”之名,断发纹身,从俗而化,将中原文化到荆蛮之地。勾吴之国,由此发端;代代相传,终成一邦。、太湖之滨都受到泰伯谦让和开拓的导化,渐成为衣冠礼乐之邦。因此,孔子称其为“至德”,司马迁的<史记>有三十世家,泰伯位列“xxx世家”,东汉桓帝建墓立庙。泰伯庙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被评
梅村镇
为中华人民国A旅游景点,是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每年正月初九,散居界名地的吴氏亲、黄帝,纷纷来到“江南xxx古镇”以各种形式归祭祖,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泰伯庙会。 集镇建设
梅村一直是锡东重镇和无锡市的卫星城镇,1998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心城镇进行规划建设。2007年1月被命名为“全国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随着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辐射和推动,梅村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发展战略,根据“一河两区三街四带”的规划格局,中心镇区5.5平方公里以伯渎河为界分成南区(老镇区)和北区(新镇区),北区以锡义、新华、泰伯旅为框架打造沿商业街。在完成建设130万平方米农居房的同时,按照“集约、集聚、xxx”的要求,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在“十一五”期末形成100幢小高层,形成市级知名商住区。
经济状况
梅村镇有企业400多家,其中拥有上市公司1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5个,申报专利突破100个,省驰名商标3个,省科技项目5个,初步形成了精密日化、精密机械、精密塑胶、精密电子四大支柱产业。
社会事业
梅村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梅村镇党委、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每年确定十件实事工程。深入开展扶贫帮困结对子活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保养全覆盖,逐步完善小病到合作门诊、大病靠医疗保险、重病得慈善救助的“三位一体”医疗体系。每两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每季两场广场文艺。 教育重镇
梅村镇教育底蕴丰厚,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上乘。钱穆、钱伟长、钱令照、钱令希等均曾在梅村求学。梅村镇拥有在校师生7000余人,全国不少知名人士、企业家子女均在梅村求学。梅村中心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无锡新区实验小学:1955年即为无锡县实验小学,1964年为省首批示范小学,为省级示范学校。2003年成功拓展公有民营办学机制。梅里中学:省级示范初中,教育质量全市前列,周边地区有大量学生就读该校。梅村中学:1960年即为省重点中学。现为省首批四星级高中、xxx示范高中,全国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被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誉为“国优秀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