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灯

简介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在中国

早在正月十三日,人们便拿出窖藏的青萝卜、胡萝卜,挑出细长的、长得比较周正的,洗净晾干后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刀子在中间剜一个窝窝,把买来的小蜡烛放进去,一个萝卜灯就做成了。现在制作萝卜灯比较省事,小蜡烛都是从商店买来的现成的。在以前没有卖这样的小蜡烛,在萝卜灯割出来之后,人们会截一小段灯芯草搓上一些棉花,插在窝窝的中间,然后在窝窝中倒入一些花生油,这样一个最传统的、飘香的萝卜灯就做好了!

“割灯”是有讲究的。民间有谚:“割三不割四”。意思是说“割灯”的日子要在十三日,而不要在十四日,大概是因为“四”与“死”谐音的缘故,老百姓比较忌讳吧。

到了十五日元宵节,晚上煮出饺子之后就开始“上灯”了,“上灯”也有很多讲究,首先要送两盏灯到祖坟上去,然后燃放鞭炮,在大门口一边上一盏灯,正屋门前一边一盏,屋里的各个窗台上都要放上两盏灯,还要留下两盏灯十六日再上,这叫“落灯”。一边“上灯”还要一边念叨:“胡萝卜灯照百虫,照得百虫不能行”。看来,元宵节“上灯”,不仅仅是为了喜庆,更是为了给家人祈福的。[1]

没落

萝卜灯萝卜灯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2]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