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信息通信

目录

简介

认知信息通信(CogInfoCom)研究的是信息通信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作为这些科学的协同组合而出现的各种工程应用。

CogInfoCom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系统的观点,说明认知过程如何与信息通信设备共同发展,从而使人脑的能力不仅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得到扩展,而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还可以与任何人工认知系统的能力相互作用。

定义

这种认知能力的合并和扩展是针对工程应用的,其中人工和/或自然认知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协同工作

认知信息通信的两个重要维度是通信模式和通信类型。通信模式指的是通信两端的行为者。

认知内交流:信息传递发生在两个认知能力相当的认知者之间(例如:两个人之间)。

认知间交流:信息传递发生在两个认知能力不同的认知者之间(例如:人和人工认知系统之间)。

交流类型指的是两个交流实体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以及这种方式。

感官共享交流:两端的实体使用相同的感官模式来感知所交流的信息。

感官桥接交流:每个实体获得或经历的感官信息不仅被传递,而且还被转换为适当的不同的感官模式。

表征共享交流:两端使用相同的信息表征来交流信息。

表征桥接通信:传输到接收实体的感觉信息被过滤和/或调整,以便在两端使用不同的信息表征。

CogInfoCom的传感器共享应用给传统的信息通信带来了新意,因为它可以将通常可以通过行为者的感官感知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即,没有距离的通信)传达给行为者。)到通信线路的另一端。

传输的信息不仅可以描述参与通信的行为者,还可以描述行为者所处的环境。传感器共享通信的关键决定因是,在通信的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感觉模式来感知感觉信息,就像两个行为体在同一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信息通信)。

传感器桥接在某些情况下不仅可以反映信息传递的方式(即通过改变感觉模式),还可以反映所传递的信息的种类

每当所传递的信息类型由于缺乏合适的感觉模式而无法被接收者感知时(例如,由于其认知系统与信息类型不兼容),信息的交流必然会通过传感器桥接发生。

认知信息通信

即使一个CogInfoCom应用程序在不同的传感器之间桥接,它也可以被看作是表征共享的一个实例。例如,如果文本是用盲文书写传达给盲人的,则使用触觉方式而不是视觉,但表示仍然由代表字母表中各个字符的文本元素的线性连续组成。

同样的道理,CogInfoCom的应用可以被看作是表征桥接,即使它使用了传感器共享。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