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池
目录
干电池
干电池是一种电池,通常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与具有液体电解质的湿电池不同,干电池使用糊状电解质,因此不易泄漏。
干电池是继 1866 年 Georges Leclanché 开发出湿式锌碳电池后,德国科学家 Carl Gassner 于 1886 年开发的。日本人 Sakizō Yai 于 1887 年开发了一种干电池。
历史
许多实验者试图固定电化学电池的电解质,以使其更方便使用。 1812 年的 Zamboni 电堆是一种高压干电池,但只能提供微小的电流。 对纤维素、锯末、旋转玻璃、石棉纤维和明胶进行了各种实验。
1886 年,Carl Gassner 获得了一项关于(湿)Leclanché 电池变体的德国专利(第 37,758 号),这种电池后来被称为干电池,因为它没有游离的液体电解质。 相反,氯化铵与熟石膏混合制成糊状,并添加少量氯化锌以延长外壳寿命。 二氧化锰阴极浸在这种糊状物中,两者都密封在锌壳中,锌壳也充当阳极。 1887 年 11 月,他为同一装置获得了美国专利 373,064。 1887年明治时代,日本发明了干电池,发明者是矢崎三。 然而,亚衣没有足够的钱申请专利,日本xxx个电池专利持有人不是亚衣,而是高桥市三郎。 Wilhelm Hellesen 还发明了干电池,并于 1890 年获得美国专利 439,151。
与以往的湿电池不同,Gassner 的干电池更坚固,不需要维护,不会溢出,可以在任何方向使用。 它提供 1.5 伏的电势。 xxx个批量生产的模型是哥伦比亚干电池,它于 1896 年由国家碳素公司首次投放市场。NCC 通过用卷纸板代替熟石膏改进了 Gassner 的模型,这项创新为阴极和电池板留出了更多空间 使电池更容易组装。 它是xxx个方便大众使用的电池,并使便携式电子设备实用化。
锌碳电池(众所周知)至今仍在生产。
干电池使用糊状电解质,水分仅足以让电流流动。 与湿电池不同,干电池可以在任何方向工作而不会溢出,因为它不含游离液体,因此适用于便携式设备。 相比之下,xxx个湿电池通常是易碎的玻璃容器,铅棒悬挂在敞开的顶部,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溢出。 直到胶体电池的发展,铅酸电池才达到干电池的安全性和便携性。 湿电池继续用于高耗电应用,例如启动内燃机,因为抑制电解液流动往往会降低电流容量。
一种常见的干电池是锌-碳电池,有时称为干式 Leclanché 电池,标称电压为 1.5 伏,与碱性电池相同(因为两者使用相同的锌-二氧化锰组合)。
一个标准的干电池包括一个锌阳极,通常是一个圆柱形罐的形式,以及一个中心棒形式的碳阴极。 电解质是靠近锌阳极的糊状氯化铵。 电解质和碳阴极之间的剩余空间被由氯化铵和二氧化锰组成的第二种糊状物占据,后者充当去极化剂。 在一些设计中,通常作为重型产品销售,氯化铵被氯化锌取代。
类型
原电池不可充电,通常在电池内部反应消耗完反应性起始化学品后将其丢弃。
二次电池是可充电的,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 主电池
- 锌碳电池
- 碱性电池
- 锂电池
- 水银电池
- 氧化银电池
- 备用电池
- 镍镉电池
- 锂离子电池
- 镍氢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