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溢出
目录
病原溢出
病原溢出,也称为病原体溢出和外溢事件,发生在病原体流行率高的宿主种群与新的宿主种群接触时。 病原体从宿主种群传播,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在宿主种群内传播。 由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扩张,预计病毒溢出的风险将显着增加。
外溢性人畜共患病
溢出是一个常见事件; 事实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类病毒是人畜共患的。 大多数溢出事件导致自限性病例,没有进一步的人际传播,例如狂犬病、炭疽、组织胞浆菌病或隐胞菌病。 其他人畜共患病原体能够通过人类传播产生继发病例,甚至建立有限的传播链。 一些例子是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丝状病毒、COVID-19、MERS 和 SARS 冠状病毒或一些禽流感病毒。 最后,一些少数溢出事件可能导致微生物最终适应人类,人类成为新的稳定宿主,就像导致艾滋病流行的 HIV 病毒一样。
大多数目前人类独有的病原体可能在过去的某个时候由其他动物传播。 如果相互适应的历史足够长,可以建立xxx的宿主-微生物关联,从而导致共同进化,甚至微生物基因组xxx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就像内源性病毒的情况一样。 这两个物种在系统发育方面越接近,微生物就越容易克服生物屏障以产生成功的溢出效应。 因此,其他哺乳动物是人类人畜共患病原体的主要来源。 例如,就埃博拉病毒而言,果蝠是假设的人畜共患病原体。
在 20 世纪后期,随着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土地使用和森林砍伐的增加,改变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畜共患病的溢出效应有所增加。 随着物种为响应气候变化而改变其地理范围,预计人畜共患疾病外溢的风险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在正在经历快速变暖的热带地区。 随着森林地区被砍伐供人类使用,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和互动增加,从而增加了暴露的可能性。
种内溢出
用于为温室授粉的商业养殖大黄蜂可能是多种传粉寄生虫的宿主,包括原生动物 Crithidia bombi 和 Apicystis bombi、微孢子虫 Nosema bombi 和 Nosema ceranae,以及变形翼病毒和气管螨 Locustacarus buchneri 等病毒。
![病原溢出](http://map.s-jl.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4/2024/09/20240928010220-66f7559cc8164.png)
逃离温室环境的商业蜜蜂可能会感染野生蜜蜂种群。 感染可能是通过管理和野生蜜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或通过共享花卉使用和污染。 一项研究发现,在温室附近发现的所有野蜂中有一半感染了 C. bombi。 野蜂所在的温室离温室越远,感染率和发病率就会急剧下降。 大黄蜂之间的溢出实例在世界各地都有详细记录,尤其是在日本、北美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