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坨

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中秋一定要赏月品月饼。中秋赏月,月相同而饼各异,本回要款的是云南的月饼。中国的月饼,品种多样各有高招,但比较下来,与xxx做法单一、一团面皮包个馅的月饼形成鲜明对照,云南月饼不但款式多样、做法奇巧,而且口味鲜美独特,无人能与之比肩。

四两坨

四两坨介绍

话说清末昆明老城小巷三转湾里有家糕点铺名叫合楼,主人老胡,早期曾在京城做过皇宫御厨,后入滇当了云贵总督刘长佑的厨师。刘离开云南后,老胡舍不得离开云南这方神奇宝地,便留在了昆明,开办了这合香楼谋生。老胡是个善于动脑的人,他从大理喜洲粑粑分层破酥和八宝饭里加火腿丁的做法中受到启示,经过多次试验,把破酥方法和火腿丁用在做糕点上,制成了酥皮火腿坨。而薄皮由于加了精炼猪油,精心加工,出炉后月饼的皮分为了十几层到二十层,异常酥香。酥皮火腿坨,一坨重四两,四个正好是老秤的一斤,故名火腿「四两坨」。上市后,市民争相购买,红火得很。

后来,老胡师徒在华山南路开起了糕点铺,对四两坨不断改进,在酥皮月饼基础上推出硬壳火腿月饼、玫瑰、洗沙、麻仁、荞饼、红饼、白饼等等,使云南月饼不论在口感、馅料还是种类里,均列全国前茅,畅销海内外。以至老昆明人说:八月十五,吃不到四两坨火腿月饼,好像没有过中秋节啊!

这火腿月饼:枣红皮儿层层酥,火腿诱人白糖甜,一口咬下透心香,男女老少笑开颜。

四两坨

四两坨发展历程

中国的1872年,正是清朝同治十一年,老胡为了赶在这一年的中秋做出一款符合云南特色的月饼,通过走访和调研,结合了云南的宣威火腿,研发出了一款月饼,取名叫“四两坨”。因为那时公斤制度是16两为一斤,确保质不欺人,量不骗人的经营理念,老胡将1斤分成了四个月饼,每个月饼重四两,麻绳一捆,刚好是整一斤,不用上称,直接打包带走。

四两坨的寓意就是∶做生意之人,要诚信经营,不能缺斤少两。所以“四两坨”因此而得名。

四两坨云腿月饼始于1872年,拥有150年历史的老品牌,品牌文化深厚,高质量的四两坨系列云腿月饼提供强品牌,高质量产品,满足高性价比中秋自购和送礼的需求。

四两坨

四两坨文化习俗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在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

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意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滇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

四两坨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