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焦虑
词条百科 3
性别焦虑症(Gender Dysphoria)又称社会性别焦虑症、性别认同障碍、性别认同困惑、性倒错及易性癖。这一名词是用来界定那些生理上是男人,但其内心感觉自己是女人,或一个生理上是女人,但其内心感觉是男人的情况。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性别焦虑
- 外文名
- Gender Dysphoria
- 别名
- 社会性别焦虑症
- 症状
- 性别躁郁
症状
性别焦虑症属性别认同障碍,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并为此产生不舒服或焦虑的感觉,征状可在幼年开始出现,例如拒绝穿着其性别的典型服装,或不喜欢参加同性别者常玩的游戏或活动,并随年纪增长而越发强烈。其成因暂时未明,但有研究指出可能与胚胎期的生理发展有关。
形成原因
中小学女教师过多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过于突出的女性氛围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利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子女为独生子女,将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致使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回复“正常”。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而对孩子性别教育的缺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结果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主要表现
最主要的症状是“性别躁郁”(gender dysphoria),是指对于自己本身的性别感到非常不舒服的情况。有些人觉得他们的生理性别与他们的心理认同并不一致;有些人通过穿衣和化妆,来按照自己认同的性别打扮自己;还有些人通过激素和外科手术改变外形。
儿童、青少年或成人都可能表现出性别认同障碍,而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
性别焦虑症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前就会表现出性别认同障碍的症状。在青春期后期或成人时期,约有四分之三的男性患者会出现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剩下四分之一的男性患者,多数仍为异性恋。还有一小部分青少年和成年患者会坚持改变性别。
诊断标准
一般诊断
没有具体的检查可以证明某人是否患有性别焦虑症。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可以根据一定标准做出诊断。这些标准包括:
1.坚持认为自己属于另一种性别,包括穿着另一性别的服装、采用另一性别的生活方式
2.至少有两年坚持认为自己的生理性别“错误”
3.没有性发育障碍(DSD)的症状
4.由于性别转换倾向,在日常社会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感到焦虑、痛苦。
儿童患者诊断
对于儿童来说,必须出现至少以下四种症状才能做出患病诊断:
1.一再坚持他或她是另一种性别或非常想改变性别
2.在玩耍时,总是喜欢扮演另一种性别或一直幻想成为另一种性别的人
3.非常爱玩有严格性别区分的游戏
4.非常喜欢异性朋友和玩伴
5.患病的男孩总是坚持要穿女孩的衣服
6.患病的女孩总是要把自己装扮成男孩
治疗方法
一般选择接受心理疗法、荷尔蒙疗法和手术治疗。
对于患有性别焦虑的儿童,建议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心理治疗并辅以社会及物理干预疗法。患有性别焦虑的儿童可能会抑郁、焦虑或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青少年患者则有可能陷入抑郁、产生自杀的想法或有试图自杀的行为。心理治疗应着眼于增强患者的自尊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性别焦虑症可以通过正规医院来医治,无需变性。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信息显示,变性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自虐,但却很少寻求治疗。如果不治疗,性别认同障碍能引发情感抑郁或其他疾病,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经过治疗,患者可以过上稳定正常的生活。
病例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内容不代表16map.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16map.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6map.com/wiki/mmjeai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