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手册
图书发行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只有10%在农村。这组数字让了: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
随后,经短暂培训,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文,介绍了上海川沙县江镇卫生员王桂珍、上海浦东新区卫校退休教师黄钰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王桂珍则被看做赤脚医生xxx人。早期的
人手一册《赤脚医生手册》
1969年,黄钰祥所在的江镇卫生院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编写一本适合南方地区使用的赤脚医生实用教材。黄钰祥当初的讲义自然被视为教材的蓝本。1970年6月,《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xxx版印50万册,一抢而空,后来数次加印,最后印了118万册。
此后,南北方不同版本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不断改进、再版。不久,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著的《赤脚医生手册》出版,这本深紫色塑料皮封面的手册,立刻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各地的赤脚医生几乎人手一册。它不按照传统的做法先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而是以问题为中心,清晰明了、简单易行《赤脚医生手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赤脚医生手册务求实效,成为医学教育成功的案例。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赤脚医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淡出。1985年初,卫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一称呼的决定,原来的赤脚医生要进行考核,合格的将被认定为乡村医生,取得从医资格后可以继续行医。赤脚医生的历史至此也就结束了。
内容简介
对于许多人来说,《赤脚医生手册》是中国20世纪最温暖的记忆之一。在近半个世纪里,它不仅在极度贫困的时代为解决几亿人的医疗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
1969年出版的《赤脚医生手册》,图文并茂,是一个全科医疗医药宝典,从常见的咳嗽、到复杂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从灭蚊、灭蝇的防病知识到核武、的防护;从针灸、草药到常用西药,无所不有。有着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务求实效的原则。
赤脚医生手册目录及节选内容
《赤脚医生手册》不仅是农村医生的读物,那时候,城市居民几乎家家都有这样一本书,很方便。当时孩子小,经常犯些小毛病,习惯从手册里找对策,像积食了怎样捏脊;出水痘了怎么办;得了口疮用什么药,都是从手册里学的。
出版信息
1969年,赤脚医生黄钰祥所在的江镇卫生院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编写一本适合南方地区使用的赤脚医生实用教材。除了对赤脚医生定期进行轮训外,大量简单通俗的医学读物成为提高他们医术的有效手段,黄钰祥当初的讲义自然而然地被视为教材的蓝本。半年后的1970年6月,《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供南方地区使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xxx版印50万册,一抢而空,后来数次加印,最后印了118万册。
图书目录
xxx章
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
第二章
小儿常见病
第三章
急病处理
第四章
怎样预防疾病
第五章
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
第六章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第七章
针灸与推拿
第八章
新医疗法
第九章
常用中草药
第十章
意外救护与三防
第十一章
传染病
第十二章
寄生虫病
第十三章
内科疾病
第十四章
妇女病和接生常识
第十五章
计划生育
第十六章
外科疾病
第十七章
伤科
第十八章
眼病
第十九章
耳鼻咽喉病及口腔病
第二十章
皮肤病
第二十一章
附篇
社会影响
在当时每一位赤脚医生的手里,都有这样的一本宝书,教材给赤脚医生们提供了最浅显的入门方法,此后,南北方不同版本的赤脚医生培训教材不断改进、再版。1970年,这本深紫色塑料皮封面的手册,立刻成为风靡全国的畅销书。
在长达30多年岁月里,《赤脚医生手册》不仅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为解决几亿人的医疗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一直是中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它的发行量仅次于《选集》。 毛为赤脚医生手册题词
《赤脚医生手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被翻译的文字达50多种,在全世界发行,时至今日,在一些国家的书店里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创作背景
根据的,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在全国迅速,在全国各县成立人民医院,在一级成立卫生院,村里设卫生室,构成农村医疗体系。同时卫生部着手组织对农村知识青年的医学培训以充实村卫生室,一个半农半医的群体由此迅速崛起。
《赤脚医生手册》前言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载了一篇《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的方向》文章,文章实际是一篇关于上海川沙县江镇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黄钰祥、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同年第三期《红旗》和9月14日出版的《》都全文转载,也就是在这篇文章中,xxx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在当天的《》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王桂珍则被看做赤脚医生xxx人,她的形象还被印在了1977年上海发行的粮票上。
赤脚医生的兴起是与当时在全国普遍开展的农村合作医疗密不可分的,赤脚医生是合作医疗的实践者。新中国合作医疗的典型是一个叫覃祥官的人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创造的,1966年8月10日,中国历史上xxx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挂牌了。覃祥官主动辞去卫生所的铁饭碗,在大队卫生室当起了记工分、吃农村口粮的赤脚医生。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大队再从集体公益金中人均提留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除个别老痼疾病需要常年吃药的以外,群众每次看病只交5分钱的挂号费,看病吃药就不要钱了。覃祥官xxx的看病吃药不花钱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亲笔批示和《》头版头条报道,该制度在全国90%以上的农村推广,惠及亿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