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妹
人物简介
金雅妹(1864-1934),是浙江鄞县韩岭人。她的父亲金定元(译音)是宁波耶酥教长老会的,与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来甬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麦嘉缔博士(Dr.D.B.Mccartee1820一1900)交情甚笃。金雅妹的童年很不幸,刚满二岁半时,她的父母因患传染病去世,从此她就失去了双亲。麦嘉缔博士和夫人见她孤苦无依,故收为义女。麦氏在宁波等地传教施医历时28年,一度还出任过驻宁波;1872年。他离开宁波去日本担任东京帝国大津兼博物学教授,便携带年仅8岁的义女一同前去。金雅妹的少年时代是在日本东京度过的。虽身处异国他乡。但她学习十分勤勉,不久就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日文和英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为她尔后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创造了条件。其义父麦氏对中国博物学颇有研究,有不少论文发表在亚洲文会的刊物上,其中有33篇系用中文撰写。他非常关心支持金雅妹的学业,看到她天资聪颖,喜爱读书,学业上长进很快,便决定送她去美国的大学深造。于是当年刚满18岁的金雅妹就从日本启程前往美国留学。
金雅妹抵美国后,进入著名的纽约大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成为中国xxx代留学生之一。是浙江省xxx位女留学生,亦是该校当时惟一的中国学生。她在老师的指导下,虚心好学,积极思考,不仅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十分注重实验和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故深受老师们的好评。她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了四个春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5月,她以班上xxx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纽约这所著名的医科大学,成为最早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毕业后金雅妹曾先后在纽约、佛罗里达和的一些医院里工作。因她理论知识扎实,实验技术精湛,尤其在利用显微镜方面取得优异。1887年纽约《医学》刊出了她的学术报告《显微镜机能的研究》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她还在美国的一些医学上发表过《论显微术对有机体组织的作用》等学术论文,提出自己在医学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医疗化验技术上的新探索等,在当时的纽约医学界负有盛名。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底,金雅妹医生(Dr.Yamei Kin亦译成金韵梅)学成归国。怀着要将学到的先进医学科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报效祖国的愿望,她一回到国内,就立即投身于医疗事业,决心尽自己的力量解除们受疾病之痛苦。她先后在厦门、广州、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由于她医德,医术精深,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故深受病人欢迎,前去求诊者络绎不绝。经过她的精心治疗,不少病人康复如初,许多患者转危为安,摆脱了死神的。她在祖国各地行医20年,为解除病人痛苦,救死扶伤做出不少贡献,成为一名深受人们欢迎和的女大夫,在我国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07年,她受天津市的聘请任北洋妇科医院院长。次年又主持天津医科学校,亲自执鞭任教,潜心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献身于我国医务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担任该校校长的8年中,金雅妹医生将在国外学到的近代医学科学知识,把她行医20多年中所取得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断技术,都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爱戴。其为数众多,桃李满园。
金雅妹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秉性的人。她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曾积极参加当时的一些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她的意见和合作常常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带一批人去北平市(今市)孤儿院进行试点,既给孤儿们送医送温暖,又了解实情,呼请社会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她还热情帮助支持燕京大学社会部主办的清河实验中心的工作。1933年9月21日,金雅妹医生在北平扶轮让作过一次题为中国两代妇女(老的和新的)的,这是她最后一次的公开讲话。
1934年3月4日,这位杰出的女医生因患肺炎在北平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0岁。曾与她一起工作过的美国著名医生、林巧稚大夫的老师马克斯韦尔撰写了悼念文章,发表在《中华医学》 (英文版)上。文中金雅妹大夫是技术精通的显微镜专家、国际医学界的一位著名专家、伟大而独特的女性。金雅妹大夫作为我国最早的留大学生,回国后积极近代医学知识,悉心培养医务人才,无疑对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外生涯
1881年的某日,一艘客轮从东京启航驶往纽约,乘客中有一位黑头发黄皮肤、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她就是金雅妹。这一年,她17岁。
金雅妹(1864-1934)
航程漫漫,天晴时,金雅妹喜欢站在甲板上观看海鸥逐浪的情景,遥念久违了的故乡–宁波东钱湖畔的韩岭村,只是父母双亲的模样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来,在她两岁半时村子里闹瘟疫,担任的父母亲相继染病去世,抚养她长大的是父亲生前的好友麦嘉谛博士和他的夫人。麦嘉谛是美国人,1844年便来华传教施医,曾担任美国驻宁波首任。金雅妹跟随着麦嘉谛在日本读完中学,并掌握了日文和英文。看到义女天资聪颖,喜爱读书,麦嘉谛决定送她去美国深造,他为她选择的专业是医学。
在海上颠簸数周后,金雅妹终于抵达美国,进入著名的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学习,成为该校xxx的中国留学生。四年间,她学习认真用功,在研读书本知识之外还勤于操作实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885年5月,她以全班xxx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金雅妹先后在纽约、佛罗里达和的一些医院实习,她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医术甚佳,对刚刚兴起的显微医学研究有特殊,很快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887年,她的学术报告《显微镜机能的研究》在《纽约医学》上刊出,引起医界同行的重视,当时她只有23岁。
尽管金雅妹在美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但是幼时父母因祖国的医疗技术落后而亡故的经历一直烙在她心里,她希望有一天可以尽自己的力量解除们的病痛。1888年底,金雅妹毅然回到祖国,进入福建厦门一家医院工作。
1894年,30岁的金雅妹与一位西班牙籍的葡萄牙音乐家兼语言学家结婚,两年后生下一男孩。但他们的婚姻在维持了10年之后离异。更不幸的是,她的儿子成年后死于xxx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和丧子的痛苦,金雅妹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将精力全部投入了医学事业。
回国以后
1907年她来到天津,出任北洋女医院院长。北洋女医院(局)是中同最早的公立女医院,在她的主持下,医院办得井然有序,求诊者络绎不绝,成为当时天津的名牌医院。
在行医过程中,金雅妹深感国内妇婴医疗条件的落后,培养专业医护人员刻不容缓,1908年她了袁世凯,由天津海关拨银二万两,创办了北洋女医学堂,由她担任堂长兼总教习,这是我国xxx所公立的学校。
女医学堂不仅传授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还提倡妇女解放,参与社会服务。金雅妹特聘通晓中文的英国女医生卫淑贞为实习教习,聘中国xxx位护理专业女留学生钟茂芳任教习。她还亲自授课,将在国外学到的医学知识和她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断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
两年后,首批学生11人毕业,次年又有5人毕业,尽管青杏尚小,但这是近代中国自行培育出的xxx批护理人才,其影响深远。这些女服务于各医院,使津门妇女率先享受到先进的接生技术。
1933年,金雅妹在北平的寓所里收留了一名到中国做学术考察的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小伙子–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汉学家,并在回忆录《中国–我的姐妹》一书中记叙了在北平的这段日子。普实克深情地写道:在她的宅子里,我找到了真正的家。许多外国人受到她的严厉,也许他们无解她那貌似严厉的。她待我像妈妈。疾病花掉了我所有从家里带来的钱,我还欠了债。但是她总是微笑着说,让我用银行的支票付房钱,其实我那银行账上剩下的是已经不可以支取的五个银元。她说等我有了更多的钱,就可以提出来支付。她的厨师用肥美的鸡肉使我又能够站稳脚跟了。
金雅妹身边除了仆佣之外,没有一个亲人,但她乐于结交朋友,也深受朋友欢迎。普实克写道,她喜欢在身边聚集一些青年人,而且我可以邀请我所想邀请的人来品尝她那久负盛名的晚餐,尤其是她的菊花汤。这种汤她是当着客人的面用小木炭炉子煮的。
金雅妹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热心于教育事业和农村卫生事业,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带一批人去孤儿院做义工,并为孤儿院募集。
1934年2月,金雅妹患肺炎住进了协和医院,作为医生,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病情,她把所有的财产–在北平的寓所(价值15000元的房屋和地基),并现金6000元,全都捐给了燕京大学。她还将150余卷外文书籍捐给了天津木斋学校。
1934年3月,这位杰出的女性在协和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0岁。曾与她一起工作过的美国著名医生、林巧稚大夫的老师马克斯韦尔称赞她是一个有卓越才能和秉性的女子。他在悼念文章中这样写道:她是一位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不幸的女性,但她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