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芬
人物简介
黄仁芬(1916~1993) 福建永春东平鸿安人,医术高明、医德、名驰德化城乡的妇产科医师。黄仁芬自幼恬寂娴雅端淑,吃苦耐劳,聪明好学,极富爱心。少年时期先后就学于本村小学、省立永春中学(今永春一中)初中部。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辍学。其后曾受聘于本村小学任教。30年(1941)考入福建莆田圣加护产学校,受三年专业与一年助产特科教育。毕业后,于34年(1945)分配来德化惠德医院(办,遗址今县人武部),任兼助产士。1952年,惠德医院由德化县人民接管,后并入德化县医院。其间,黄仁芬被保送晋江专区(今泉州市)第二医院妇产科(附设提高班)近二年。回院后,负责组建德化县医院妇产科,黄仁芬任妇产科医师,并主持工作,直至1976年(其间1961年曾下放雷峰卫生院半年)。她为德化人民的卫生事业挥洒心水近50载,为广大孕产妇与婴幼儿的健康作出可贵的奉献。
人物品性
黄仁芬医德。她一生对待孕妇、产妇与患者,不论,不论是文盲村妇或知识女性,皆视若自己的姐妹、儿女;对孕、产妇的疾苦,视若自身的疾苦。因此,她对待孕、产妇及妇科患者,总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元微不至,认真查询病情,耐心倾听陈述,细心解答咨询。她以医院为家,工作无论上下班,随到随诊,解困扶危、治病救人不遗余力。她医术之高明,就妇产科方面在当时堪称德化首屈一指,连邻县永春的相当部分孕妇也来德化县医院找她就诊。如检查孕妇胎位,她只是轻轻抚摸,稍微按压,即了如指掌,必要时并予轻轻按摩矫正。其检测预产期,亦大都准确无误,孕妇们可以按她的提示充分做好必备事宜。对于助产接生,她总是尽量发挥其长期积累的临床技术经验引导自然分娩,避免借助器械或动手术;对于重难产妇确需产者,则极其认真细致地给以施行手术,尽其所能保其母婴健康,利于产妇早日复康。黄仁芬自幼生活成长于农村,了解、同情、关怀穷苦人疾苦。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当时人民物质生活普遍困难,尤其广大农村,有些产妇需到医院分娩,临产时饥肠辘辘,黄仁芬医师恐其饥饿分娩乏力,常拿来自己当时每人每月定量仅数两的白糖,调开水送给产妇饮用充饥(这在当时已是很难得的款待);遇有特殊情况,还亲自煮给点心,以增加其自身力气,利于分娩。有些远途产妇出院后回家没有费,她则解囊资助,等等。由她亲自接生或负责主持接生的产妇及其家属亲友,人人将她视若最贴心最信赖的亲人,从内心深处由衷尊敬而热切地称她黄阿姐!不少产妇后来与她如亲戚般往来,成为亲密朋友。
黄仁芬为了广大孕妇与婴幼儿卫生健康,又积极培养新法接生队伍,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新法接生,改变传统旧法接生不科学不卫生的习惯,提高婴幼儿成活率,母亲身体健康。自1950年代以来,多次举办新法接生培训班,亲自为接生员讲课并指导实习。全县经她培训的新法接生员逾数百人,分布于各乡村角落,成为德化一支庞大的妇幼卫生工作队伍、推广新法接生的主力军,为广大城乡妇幼卫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黄仁芬的医术医德在人民群众中有极高,以致她退休后无法得到休息,很多孕妇就是不到医院妇产科就诊,而直接找到她,恳切央求她为其检查、矫正胎位,咨询有关问题,认为由黄阿姐诊治则特别信赖、放心;任凭她再三解释婉辞也无法获得孕妇们的谅解,非满足其要求终不愿离去。1986年,黄仁芬因动脉血管栓塞行右脚截肢,又两次乳腺癌手术,行动不便,身体虚弱,部分孕妇还是边央求边躺到她的卧榻上,请其检查、矫正胎位。直至1993年与世长辞前的三四个月,真的无法动作了才休息。
黄仁芬品性高洁,薄于财利,悯恤穷人,拒收财物送礼。一生从事医务工作50载,其医术高明,医德,不愧为古瓷都德化一代良医。她离开已经10年,而德化城乡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妇女,仍一直难于忘怀在谈论她,忆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