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

  历史演进

  计划单列市的全称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即是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计划单列,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意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针对特定地区在进行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各方面的计划时,打破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对其单列户头,分配调拨计划指标。由于国家固有分配调拨的直接对象单位,都面向省一级的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那么能够让国家在省级行政区之下给予单列的对象单位一般就是地级市,由此,计划单列市的称谓才应运而生。

  20世纪50年代的xxx次计划单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全xxx设有11个中央直辖市,即、沈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重庆、西安。1949年11月,增设天津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10月,增设旅大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11月,南京降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7月,、升格为中央直辖市。至此,全国一共有14个中央直辖市。这些直辖市除外,皆由各大行政区代管。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据此,6个大区行政机构撤销,、上海、天津仍为中央直辖市,其余11个直辖市均并入邻近省降格为省辖市。其后,鉴于原各大行政区、经济中心的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在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国家对其在改为省辖市后、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时间为1954年到1958年。

  1958年9月24日,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改进计划管理体制的》,实行专业部门和地区相结合,以地区为主的计划管理体制。所讲的地区实际是指省级行政区,因此取消了各计划单列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的户头,改为各项计划均由所在省统筹安排的省辖市计划体制,从1959年开始实行。

  xxx次计划单列时期,全国经济、计划管理格局是以中央为主,各计划单列市的计划管理接受中央和所在省的双重领导。作为省辖大市,各计划单列市的计划仍然直接纳入全国综合平衡,实行中央、省、市、县(区)四级计划,但以中央和市的计划为主。计划管理按中央主管部,省厅、局-中央直属单位、省属单位和国家计委-省计委-市计委-县(区)计委两个系统进行。各计划单列市主要工业企业仍然隶属于中央各部,市管一部分中、小企业,所在省基本上不具体管理工业。这一期间,商业、物资的大区一级供应站仍然设在市。市作为省级计划单位参加全国计划会议和的各种业务会议。国家下达计划采取先一后二办法,即把所在省作为一个计划单位列出后,再把市的计划从所在省单列出来,直接下达到市。但市在计划管理职权上享有省辖市的权限,具体表现为:编制本地区国民经济综合年度计划和长期计划,制定本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措施计划;检查本地区计划执行情况;中央直属企业的生产需要并协助其完成国家计划;指导本地区的计划工作;等等。

  xxx次计划单列,各计划单列市的计划得以纳入全国综合平衡,在所在省的计划中单独列出,市作为省级计划单位参加全国计划会议和的各种业务会议,体现了各计划单列市在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同时,加强了中央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使各计划单列市能够继续发挥老工业作用,以便集中资源支持以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为核心的一五计划实施。

  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计划单列

  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中一放就乱的问题,中央开始重新加强集中统一,采取了上收企业、各级计划一本账、上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扩大统配物资品种等措施,计划管理不再以地区为主,再度实行以中央为主。为加强对城市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解决当时城市经济生活的突出矛盾,1962年9月,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xxx次城市工作会议。1963年10月,又召开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根据这两次会议,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恢复一批省辖大城市的计划单列。天津市因在1958年并入省由直辖市降格为省会所在的省辖市,开初也纳入计划单列序列,后因1967年1月恢复直辖巿地位而退出计划单列。从1964年到1968年实际施行的第二次城市计划单列,共有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6个省辖大城市。这次单列仅仅实行了3年多时间,到1967年开始不久后被取消。

  第二次计划单列时期,各计划单列市的计划管理接受中央和所在省的双重领导,但以省领导为主,实行中央、省、市、县(区)四级计划。计划仍然按中央主管部,省厅、局-中央直属单位、省属单位和国家计委-省计委-市计委-县(区)计委两个系统编制和下达。但是,国家只是对各计划单列市的工业生产、基本建设和更新资金、主要商品分配、主要物资调拨、外贸进出口、财政收支、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大专毕业生分配等8种计划实行单列,经济社会各种事业发展许多方面的计划仍由所在省统筹安排。同时给予了两项针对性很强的配套政策:一是市属国企的折旧费不再上缴财政,全部留给企业,另对每个计划单列市核定一笔固定资产更新专项资金,由市具体安排用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资金来源是新建中央部属企业中央财政未使用的折旧费。二是国家计委对18个非工业部门基本建设投资给计划单列市核定年度计划投资总额,所需资金纳入财政支出计划,具体项目由市自主安排。与xxx次城市计划单列相比,第二次城市计划单列虽然仍属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但对省辖大城市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实际意义更大,积极作用较为明显。

  第二次城市计划单列还不是全面、彻底的计划单列,各计划单列巿在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领域有多项计划没有直接纳入国家计划,仍由所在省按省辖市地位来安排。即使是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安排的8项主要计划,指标确定和资源分配沿用先一后二的做法。城市经济、社会管理的自主权仍然明显不足,扩大企业自主权、培育市场主体更未提上议程。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三次计划单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中央得以顺利着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进而选择了城市计划单列作为其突破口。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当时城市经济体制刚刚起步,受认识和实践的局限,我们还难以找到一种新的理想的办法,而计划单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试行且行之有效,有现成的经验。二是因为从计划管理体制入手,抓住了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对中心城市计划单列,实质上是全面提高它们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三是因为城市管理体制牵涉到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方面,其影响甚大,在经济体制尚未根本变动以前采取计划单列的办法所产生的社会震动很小。

  1983年2月8日,中央、国务院发出省军级文件《中央、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人民〈关于在进行经济体制综合试点意见的报告〉》,决定对实行第三次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有学者认为,计划单列使成为了行政上的省辖市,经济上的直辖市。重庆计划单列xxx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管理权限的扩大,更是对旧有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即按照经济功能考虑行限的设置。

  自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一年多后,1984年5月21日、7月11日和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分别批准了武汉市、沈阳市与大连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试点的请示报告,分别赋予三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84年7月18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出《关于、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计划单列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以上四市的计划单列市地位。

  此门一开,不少城市闻风而动,纷纷要求计划单列。1984年10月5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委员会《关于对一些城市要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处理意见的报告》,只同意报告提出的对六十年代初期曾实行过计划单列的、广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恢复计划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同意报告中提出的少数经济地位特别重要的大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体制,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是有好处的,但计划单列的城市不宜太多……今后其他城市一律不再实行计划单列。这样在其后的两年时间里,全xxx有7个计划单列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步伐,强调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式、网络型的经济区,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的大幕全面拉开。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又有城市要求计划单列。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在《关于对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的批复》中同意青岛市实行计划单列,打破了其他城市一律不再实行计划单列的。随后,跟风行动再起。1987年2月24日、1988年4月18日和10月3日,国务院又分别批复同意宁波市、厦门市和深圳市实行计划单列。最后一次批准城市计划单列是1989年2月11日,国务院在《关于南京、成都、三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批复》中同意对这三个省会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同时要求:江苏、四川和省人民要继续加强对三市的领导,妥善处理省市之间的关系;不要因实行计划单列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三市也不要因之搞机构升格、增加编制。显然,中央似乎已经觉察到了一些城市在计划单列后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新批准的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提出了新的要求。至此,中国的计划单列市达到顶峰,共有14个。

  20世纪90年代计划单列市的调整

  虽然城市计划单列在城市经济体制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计划单列是城市经济体制初期出台的一项措施。这项的理论准备不足,本身不完善,加之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不配套,因而这种形式不是经济组织系统的目标模式,而只是新旧体制交替中的一种过渡形式。

  1992年初,发表南方讲话,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0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写的十四大报告。1993年3月,八届全国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国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国》第15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社会经济秩序,国家经济计划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社会经济秩序。这意味着,计划单列市赖以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即将让位,计划单列市面临新一轮的调整与变革。

  1993年7月2日,中央发出通知,印发《关于党政机构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方案的实施意见》。《方案》,除重庆、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仍保留计划单列市外,其余省会城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这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央为了在省会城市省权威和保持地方平稳过渡的需要。据此,全国计划单列市由14个减少为6个。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编[1994]1号文件将原14个计划单列市加上杭州、济南,共16个城市确定为副省级市。5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认为:将计划单列市确定为副省级市,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减少了省与计划单列市之间因权限划分不清引起的矛盾和扯皮。副省级市中仍实行计划单列的,按照有关继续享受原有的管理权限;不再实行计划单列的,原来中央赋予的权限原则上暂不改变;对原来不是计划单列的,其权限需要调整变动的,由所在省和中央有关部门协商后确定。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计划单列市向副省级市过渡,通过提高城市的行政级别,进一步消解市与省之间矛盾,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1997年6月18日,重庆升格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位自动取消。余下的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多年来没有任何变动,它们的计划单列市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沿革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为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名之一,同时列入副省级市,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让一些大城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其中是xxx个计划单列市。这些大城市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不是省一级行政级别,设立计划单列市之初,并未对行政级别做明确解释。设立计划单列市的目的是要解决条块分割、城乡分割,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大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与经济适当分开来发展经济的子。

  1983 年2 月,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升级为直辖市)试行计划单列,随后,武汉市、沈阳市、大连市、市、西安市、广州市、成都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南京市、市等相继实行计划单列。计划单列城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同省的行政隶属关系,仍受省的统筹、服务、协调、监督 等方面的领导,计划单列内容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邮电、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商品购销和分配调拨,能源及主要物资分配调拨、外贸进出口、地方定额外汇、劳动工资 、财政信贷、科学技术以及各项社会发展计划指标等。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出任计划单列市市长的官员级别为副省级(副部级)。

  计划单列市的设立是分批的,1983年2月,中央批准为全国xxx个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城市。为了搞好这次试点,发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作用,从1984年起,对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随后,武汉、沈阳、大连、广州、、西安等城市先后也实行了计划单列。1985年9月,国家体改委和国家计委在沈阳召开计划单列工作会议,会上形成了《关于继续落实和完善大城市计划单列工作的报告》。重庆成为全国首批计划单列市。

  到1993年共设立计划单列市14个:重庆(于1997年升级为直辖市)、沈阳、大连、、、南京、宁波、厦门、青岛、武汉、成都、广州、深圳、西安。

  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并施行中编[1994]1号文件,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同时设立副省级城市,原14个计划单列市和杭州市、济南市共16个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减少为6个。

  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不再是计划单列市。因此中国计划单列市为以下5个:

  大连市(1984年7月18日批准)

  青岛市(1986年10月15日批准)

  

宁波市(1987年2月24日批准)

  

厦门市(1988年4月18日批准)

  

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批准)

   经济权限

计划单列市是中国对省辖市(区)实行计划单独列,就是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区)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即中央把这些城市(区)视同一级的计划单位,在国家计划中单位列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即:

  1、中国原国家计委(现为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下达省、直辖市的中长期的年度计划中,在所在的省、市的名义下,列出其中:某某市的指标,并直接下达。统计数字也照此办理。

  2、中国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省、直辖市参加的会议和其他专业会议,均邀请这些城市参加。

  3、发给省市文件,同样发给这些城市。

  4、对这些城市进行政经济体制的综合试点。

  到1986年底,有八个城市列为计划单列: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广州、、西安、。1987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宁波为计划单列市。后来,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目前,中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为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行政级别

所谓的行政级别,是指城市的行政管理机构,也就是机关主要领导的级别,主要是指市长、副市长、市的组成机构、工作部门等领导的行政级别。也就是说,计划单列市的市长的行政级别是副省(部)级。市委,,,政协,正职由任命。

   明细 各级(工作部门) 对应行政级别 市

  正职为副省(部)级、副职为正厅级

   市辖区
正职为副地(厅)级、副职为副局正处级
市辖县、代管县级市

  正职为正县(处)级(使用等同副厅级)、

  副职为副处级(使用等同正处级)

   乡、镇、街道办事处

  正职为正乡(科)级(使用等同正处级)、

  副职为副科级(使用等同副处级)

   市的工作部门
正职为副厅级、副职为副局正处级
市辖区的工作部门
正职为正处级、副职为副处级
市辖县、代管县级市的工作部门

  正职为正科级(使用等同正处级)、

  副职为副科级(使用等同副处级)

   市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处、室)
正职为正处级、副职为副处级
市辖区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科、室)
正职为正科级、副职为副科级
市辖县、代管县级市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科、室)

  正职为正股级(使用等同正科级)、

  副职为副股级(使用等同副科级)

   对照 计划单列市序列 国家标准序列 正市级

  副省(部)级

   副市级 正副厅(局)级 正处级 副市(局)级或正处(县)级 副处级 正处(县)级或副(县)级(属于过渡岗位) 正科级 副处(县)级 或 正科(乡) 级(属于过渡岗位) 副科级 正科(乡)级 或 副科(乡)级 科员级 科员级 办事员级 办事员级

  例:大连市(计划单列市)和无锡市(地级市)

  大连市人民市长(副省级)((常务)副省长的过渡阶段)= 江苏省人民副省长(副省级)

   城市简介 大连

大连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Dalian),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旅大,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中国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中国14个沿海城市之一。

  

大连旧时街景较好,充满浪漫气息,因此被誉为:浪漫之都。大连xxx的地理也使其具有重要的地位–大连是哈大线的终点,以东北三省为经济腹地,是东北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至2008年,大连港是次于,上海,深圳,高雄(中国),青岛,天津,宁波,广州,厦门,基隆(中国)的全国第十一大海港。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xxx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xxx海军。大连国际机场即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始建于1972年10月,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民用国际机场,是国内主要干线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之一。大连机场占地面积345万平方米,飞行跑道长3300米,停机坪面积66万平方米,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装备有先进的航管、通信及设施,各种地面服务设施齐全,可满足旅客吞吐量1600万~2000万人次的需求。

   青岛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青岛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是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青岛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成为奥运之城,被誉为世界帆船之都。2014年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2014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我国第九个xxx新区,范围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经济总量紧排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位列第三。

   宁波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综合竞争力前10强城市,中国和谐城市竞争力前十强城市,中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中国金融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前十强城市。

  

宁波,简称为甬, 地处东南沿海,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东方始发港,其中xxx宁波代表性的宁波港被国际港航界权威–英国《集装箱国际》评为世界五佳港口。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

   厦门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厦门(Amoy),中华人民国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新一线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十个国家综合配套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对台贸易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拥有地方立法权。位于海峡西岸,南接漳州,北邻泉州,东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公元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1933年设市。

   深圳

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深圳深圳,别称鹏城,广东省省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南),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中国重要的经济和金融中心,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第四位。

  

深圳是中国以来所建立的经济特区,是中国的窗口。201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P)145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P为22113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31亿元,增长16.8%。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相关比较 计划单列市

  为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名之一。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需上缴省级财政。中国计划单列市有五个,分别是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它们享受着省一级的经济权限。省会城市不可能再设为计划单列市,因为过去的计划单列省会都已经相继取消了,计划单列市只剩下厦门、宁波、青岛、深圳、大连等5个非省会城市,虽然他们同其他10个省会副省级城市是一个级别,但概念上已有所区别,五个计划单列市经济地位更高。

   直辖市

  是中国一级行政区,、经济各方面都直接与中央挂钩。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