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佰特科技

  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

  赛佰特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是由国际物联网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发起成立,职业化团队管理运营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在物联网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拥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形成了工业物联网测控系统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洞察当前全球物联网与机器人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引领前沿技术创新,遵循“尚贤厚德,勤学践行”的企业发展,立志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物联网、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企业。

  主要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

  教育机器人及物联网创学科研产品:面向教育行业,提供具有工业品质的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产品及实训平台解决方案;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装备:提供面向食品饲料、化工等行业的物流搬运机器人及自动化输送装备产品及解决方案;

  工业无线物联网监测系列产品:面向石化、环保等行业,提供高可靠性的工业无线物联网核心协议、网关、无线数据采集节点等系列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并非一个全新的技术应用,而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是随着传感网、通信网、互联网的成熟与积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应运而生的。

  目前,对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通用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物联网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xxx,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核心是解决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互联互通,并藉此给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带来更加智能与便捷的变化。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由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概念是一种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CBT)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2009年,在美国工商业举行的“圆桌会议”, 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新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要求。自提出“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工作报告”,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2012年2月1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物联网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出要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网、环保、安防、医疗、家居等9大领域建设重点示范工程。

   物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

  下一代互联网是指不同于现在互联网的新一代互联网,其特征是:更大、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更可管理、更有效。下一代互联网由于使用的是Ipv6地址协议,它采用128位编码方式,这就使得互联网地址资源非常充足,任何一个电器都可能成为一个网络终端;此外,下一代互联网还解决了现有互联网无法知道每一个数据来源的不足,这就让网络更具有安全性。

  我国在2003年正式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xxx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以IPv6由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及设备产业化初成规模,已形成从核心网络设备软件到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研发及产业化体系,为中国参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竞争奠定了基础。

  显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到了一个转折点,下一代互联网奠定了新起点,而日渐兴起的物联网则成为了互联网应用拓展的重点。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都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由对象和单元来获取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收集信息,最后上传做智能分析决策,提供智能服务,因此,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下一代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保驾护航,未来传感云、网络云和计算云将有机地融为一体。一方面,下一代互联网是物联网产业化规模发展的网络基础,物以网聚是形成产业生态体系的关键,且物联网需要对接的大量资源都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之上,而规模化地引入物联网设备还需要IPv6地址体系的支持;另一方面,云计算为物联网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计算手段,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地配置相关的计算能力,实现商业智能所需要的广泛信息关联。

  当无可计数的传感设备要联接在一起的时候,IPv6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传感器网络中采用IPv6带来的诸多好处仍显而易见的。目前的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专有协议和软件,当传感器网络不支持IP服务时,则必须开发网关内部的嵌入服务来管理传感器网络,这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否则它们难以与IP基础设施集成。但是当我们将这些设备“IPv6”化的时候,我们可以赋予它们直接与Internet通信的能力,IPv6的自动发现、点对点能力和其它特性非常适合于在缺少服务器基础设施的条件下迅速建立网络,“IPv6”化的传感器网络使得网络集成、管理和运营都变得更加简单和可靠,IPv4/IPv6的过渡和泛在移动接入技术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

   物联网与高等教育

  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正式纳入中国的议事日程,中央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而各省市也在争先恐后地抢滩,可见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将对我国的产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从互联网到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信息领域的又一场,可以肯定,随着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我国的产业经济以及社会生活都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高质人才的重任。随着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经济的迫切需求,学习和掌握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理论技术,发展方向及其行业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2010年教育部已将物联网、传感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重点,鼓励各高校申报相关专业: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同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2011年,教育部先后发布了《201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名单(第二批)》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若干意见》。

  物联网工程作为教育部批准新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纷纷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了符合教育部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专业教学计划,相应地,以满足教学、科研、实训需求为目的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显然也是物联网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物联网是现有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化的产物,它的呈现形式是“一个实际落地的应用系统” ,其培养特色是“动手能力强,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工程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的培养模式是“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因此,物联网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应该是满足课程规划的教学需求,满足行业应用的实训需求,满足科研创新的需求:

  1、建立多样化的实验,让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学生能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认识了解和掌握网络设备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动手进行必要的网络设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应用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的验证型、演示型、自主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使学生掌握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实验技能,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

  2、满足专业教师学习网络、从事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的需要。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应涵盖目前主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要求系统能够模拟先进的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应能非常灵活地进行扩展,从而为专业教师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提供完善的实验平台,并能在此平台之上从事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与技术的研发,提高学校整体网络科研与教学应用水平。

  3、满足实习建设的需要。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验室的建设要面向社会,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培养紧缺的IT人才。但今天的IT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新建的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网实验室,要能够模拟物联网的组网方式和产品开发,并可以构建商业应用场景,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和配置网络,通过实验和操作,提高开发技能和实战能力。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