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祥松
叶祥松,男,1957年10月生,教授(二级)、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广州市杰出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世界经济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20多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厅局级课题10余项。在80余种刊物上发表论文180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30余种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5篇,有40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复印或摘要。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广东省社会科学一等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励7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编教材12部。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农村经济学、产
履历
1974年7月参加工作,曾先后当过农民、小学教师、军人;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1987年9月在湖北省咸宁地委党校任教,1987年破格晋升为;1987年9月–1990年6月在广西大学经济系经济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加入中国;1990年7月–1995年11月在武汉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为经济学副教授;1995年11月至今在广东财经大学任教,1997年被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破格晋升为经济学教授,同年考入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汤在授。(2001年被西北大学遴选为经济学和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参加工作20多年来,先后担任广东财经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财经大学经贸学院院长;2012年7月至今在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任院长。参加工作40多年来,先后担任广东财经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财经大学经贸学院院长,广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先后10余次被咸宁地委党校、广西大学、武汉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评为优秀工作者和优秀研究生,3次被评为优秀员;4次被广东财经大学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
研究
近10几年来,在全国70余种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在《求是》、《经济学动态》、《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与》、《当代亚太》、《中国》、《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研究》、《国有资产管理》、《江汉论坛》、《福建论坛》、《学刊》、《经济评论》、《经济论坛》、《学术研究》、《学术界》、《中南财经大学学报》、《财经科学》、《当代财经》等30余种xxx刊物和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8多篇,其中40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复印或摘要。其科研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励。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4部:其中专著5部、主编4部、副主编2部,参编3部,累计个人著述近500万字。
主持项目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等厅局级课题三项,参与xxx、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校级科研项目3项。二十几年来,结合教学和科研,为党政部门撰写大量调研报告,积极参与部门的经济体制,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领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农村经济研究;华人经济研究。
教学情况
先后为博士研究、硕士研究生、MBA和本科生主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产业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经济学前沿问题、《资本论》、经济学、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课程。曾获武汉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学术论文 论文目录
(均为xxx作者或作者)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A1类期刊)
[2]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与产业发展–金融稳定与产业发展论坛综述,《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A1类期刊)
[3]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复印。(A2类期刊)
[4] 我国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财贸经济》2011年第2期。复印资料《生态与资源》2011年第6期全文复印(A2类期刊)
[5]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八题,《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9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5年第10期全文复印。(B1类期刊)
[6] 戴维·卡德与艾伦·克鲁格对经验微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B1类期刊)
[7] 完善我国董事制度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B1类期刊)
[8] 网络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6期。(B1类期刊)
[9]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B1类期刊)
[10]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体制与完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9期。(B1类期刊)
[11] 美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世界经济与》1996年第7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9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12] 论美国货币市场构成及其特点,《世界经济与》1997年第3期。(B2类期刊)
[13] 关于国有企业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兼评国有企业中若干不同认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1期。(B2类期刊)
[14] 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经济评论》1996年第1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3期索引。(B2类期刊)
[15] 上市公司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主体问题,《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B2类期刊)
[16] 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B2类期刊)
[17]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经济学家》,2004年第2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18] 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经济评论》2004年第5期。(B2类期刊)
[19] 深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经济学家》2006年第2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B2类期刊)
[20] 几个重大所有制关系的梳理与重构–兼论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的构建,《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B2类期刊)
[21] 旅游集团异质群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陕西旅游集团为例,《旅游学刊》2006年第8期。(B2类期刊)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经济学家》2008年第1期。(B2类期刊)
[23] 推进董事制度,完善法人制理结构,《求是》2002年第12期。(B2类期刊)
[24] 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公司和农户缔约属性的影响因子分析,《学术研究》2015年第5期。(B2类期刊)
[25] 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到现代虚拟经济,《学术研究》2013年第6期。(B2类期刊)
[26] 新加坡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学术研究》1996年第4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27] 意大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学术研究》1997年第3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7年第6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28]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几点想法,《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南大核心)
[29] 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两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南大核心)
[30] 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专辑。(南大核心)
[31]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的目标模式,《江汉论坛》1994年第3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4年第6期索引。(南大核心)
[32] 论我国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条件,《江汉论坛》1994年第11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索引。(南大核心)
[33] 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系统分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1995年第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34]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若干对策,《江汉论坛》1995年第7期。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5年第11期索引。(南大核心)
[35] 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势及其原因,《当代亚太》1996年第1期。(南大核心)
[36] 海外华人和华人经济,《当代亚太》1996年第2期。(南大核心)
[37] 论粤港经济运行机制的衔接,《当代亚太》1996年第3期。(南大核心)
[38]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的三个糊涂认识,《福建论坛》1996年第2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
[39] 韩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当代亚太》1996年第4期,载《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3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40] 英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国有资产管理》1996年第8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1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41] 巴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学刊》1996年第4期,载《财经科学》1996年第6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6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42] 日本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当代财经》1996年4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7期索引。(南大核心)
[43] 西欧国有企业私有化对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当代亚太》1999年第11期。(南大核心)
[44] 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势及其原因,《当代亚太》1997年第1期。(南大核心)
[45] 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家,《江汉论坛》1997年第5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7年第8期索引。(南大核心)
[46] 关于国有企业托管的几个问题,《学术界》1998年第4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10期索引。(南大核心)
[47] 国有企业托管中的误区,《财经科学》1998年第4期。(南大核心)
[48]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变及的目标模式,《国有资产研究》1999年第4期。(南大核心)
[49]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50] 试论对小平经济理论体系,《时代》2000年第2期。(南大核心)
[51] 对上市公司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主体问题的探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南大核心)
[52]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经济经纬》2000年第4期。(曾载于《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4期。)(南大核心)
[53] 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54] 国外农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南大核心)
[55] 论控制内部人控制,《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南大核心)
[56]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比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57] 两种不同国有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评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58] 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1年第7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59] 论我国国有公司治理模式,《时代》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60] 论国有公司产权关系问题,《桂海论从》2001年第5期。(南大核心)
[61] 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南大核心)
[62] 略论东南亚华人经济,《当代亚太》2001年第8期。(南大核心)
[63] 西部大开发之逻辑演进,《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
[64] 要素投入与创新支撑:广东制造业增长径的分析,《南方经济》2013年第6期。(南大核心)
[65] 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暨岭南经济论坛综述,《南方经济》2012年第2期。(南大核心)
[66] 关于国有公司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第4期;《省经济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67]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行为初探,《现代财经》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68] 关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两个基本问题,《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
[69]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八题,《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0] 两种不同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模式比较分析,《现代财经》2002年第4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1] 论现代公司的产权关系,《上海经济》2002年04期。(南大核心)
[72] 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几个基本问题,《广会科学》2002年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
[73]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性缺陷,《求是学刊》2002年4期。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2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4] 内部人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5] 推进董事制度,完善结构,(合著,xxx作者)《求是》2002年第16期。(南大核心)
[76]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当代亚太》2002年第4期。(南大核心)
[77] 董事制度的问题研究,(合著,xxx作者)《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
[78] 对设立董事制度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
[79] 从价值理论到价格论的演变,《山会科学》2005年5期。(南大核心)
[80]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年8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81] 农村与发展的新模式初探–农联模式化的道,《农村经济》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
[8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径探析–农联模式的集体化之,《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南大核心)
[83]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综述,《广会科学》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
[84]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广会科学》2008年第6期。(南大核心)
[85] 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分析,《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南大核心)
[86]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山会科学》2007年第10期。(南大核心)
[87] 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经济问题》2008年第7期。(南大核心)
[88] 不确定性与我国农业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南大核心)
[89]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摘要。
[90]我国农村机构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1期。(南大核心)
[91] 威廉姆森对企业理论的贡献与未来发展方向,《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南大核心)
[92] 评社会劳动价值论,《山会科学》2006年第10期。(南大核心)
[93] 在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两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04期。(南大核心)
[94] 农业中的三维契约及治理机制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复印资料《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11期全文复印。
[95] 关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的几个问题,《岭南学刊》2001年第3期。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8期全文复印。
[96] 关于国有公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
[97] 泛珠三角制造业结构转型的特点及演进趋势,《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3期全文复印。
[98] 我国跨国经营的步骤与组织机构的探讨,《对外经贸实务》1995年第6期。(北大核心)
[99] 关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经营范围问题,《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北大核心)
[100] 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第三产业,《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1] 国有公司新老三会关系论,《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2] 关于国有独资公司法人财产权问题,《学术探索》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3] 董事的涵义、职责、角色定位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4]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5] 评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6] 应如何繁荣和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与许兴亚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7] 建立董事制度必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8] 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9] 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7期。(北大核心)
[110] 改进SA8000认证体系与市场秩序之我见,《商业时代》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11] 广东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特区经济》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12] 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综述,《与战略》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3] 广东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北大核心)
[114] 论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特区经济》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5] 我的学术研究之–近20年学术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6] 广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北大核心)
学术著作
1.《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年出版,独著。
2.《国有公司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独著。
3.《东南亚华人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专著(xxx作者)。
4.《现代企业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独著。
5.《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独著。
6.《国有企业-探索、借鉴、》,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独著。
7.《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编。
8.《宏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
9.《微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
10.《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主编。
11.《经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主编。
12.《经济学》,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主编。
13.《经济学》,武汉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主编。
14.《实用政务大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10月,副主编,撰写10万字。
15.《土地有偿使用理论与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11月,副主编,撰写4.5万字。
科研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批准
经费
批准时间
是否结项
1
建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80
2014年9月
在研
2
农村机构与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联模式及其运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9
2007年06月
是
3
转轨经济汇总我国国有公司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8
2000年06月
是
4
基于契约链视角的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组织与治理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9
2011年01月
在研
5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农联模式的理论框架与运行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5
2006年10月
是
6
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3.96
1998年01月
是
7
广东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调研
广东省委宣传部
10
2015年06月
在研
8
基于契约链视角的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组织构建与治理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5
2011年01月
在研
9
湖北省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5
1995年01月
是
10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2005年01月
是
11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
1
2005年01月
是
12
广东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
10
2006年01月
是
获
(或xxx获人)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论文、)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三等
[2]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论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一等
[3] 《农村机构与农村经济组织创新–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项目),被评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等级
[4] 《现代企业前沿问题研究》(著作、)获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三等。
[5] 《发达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问题》(论文、)获1988-1990年度中国民政与社会福利学会优秀论文。
[6] 《国有企业创新的八题》(论文、)获广东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三等。
[7]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论文),获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二等。
[8] 《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及其对策》获广东省劳动厅优秀论文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