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疃镇

  基本概述

  ​许疃镇

  

地势北高,东南低。全镇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水量828毫米,主要公有省道305线,从该镇东部穿过,镇内许板柏油和许赵水泥分别向南10公里向东8公里,与305线相接,新修许疃煤矿地销煤通道从工人村向西6.5公里与省道203线相连,全县xxx一条铁,从许疃煤矿工业广场向北7. 5公里与青芦铁交汇。全镇辖14个村,人口6.13万人。加上煤矿和外来许疃兴业发展人口总计约7万人。

   历史沿革

  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罗泌《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岸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治凤阳县)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建立板桥区xxx。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淮北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战地中转医院就设在许疃,许疃人民成立担架队、运粮队,抢救伤病员,运送给养,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很大的贡献。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据县志记载,在八分区时期(新四军根据地)宿蒙县就设立许疃区,当时濉溪县的任集、界沟、忠阳及我县的范集、张集,板桥的一部分隶属许疃区管辖。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地理

优越,中心不可替代。许疃地处蒙城县最东北部,距蒙城、宿州、淮北 许疃镇许疃镇图册均为几十公里。近处与赵集,板桥 ,任集,界沟,张集,范集的距离均在7-10公里以内,除板桥外,集市贸易的规模,交易额没有一个能与许疃相媲美。许疃镇境内有两大集贸市场,许疃集与赵集均是涡河以北少有的集贸大市场,许疃镇的经贸在周边市县均有名气,赵集的粮食贸易和耍货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全省都很有名气,特别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全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富足了许疃的百姓。

   自然气候

许疃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无期较长,雨量适中,但时空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据县气象站1957-1985年观测资料记录测算,年均气温为14.8℃,历年极端温度为-23.3℃至40.3℃,年均无霜期211天,降雨量821.5mm,日照时数2341.2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53%,太阳辐射地面每平方厘米124.8千卡。

   交通

  交通便捷,公、铁四通八达。许疃镇南北有许板公,中间有许疃到任集公,还有7.5公里运煤铁专用线,新修许赵水泥东接305省道,运煤专用公6.5公里,西连203省道,镇村道密如蜘蛛网。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强劲。许疃煤矿是省861计划年产300万吨,xxx大型煤矿年产值12个亿。待建的赵集煤矿,勘探及设计工作接近尾声,将要确定井口,进入投招标程序,2年内就要破土动工。据有关人士透露,赵集煤矿无论是煤质,还是储藏量都比许疃矿要好、要大。以煤矸石为原料,引资2000万元的大型矿产品加工企业昆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1月6日正式投产。加上全镇百家民营企业,年总产值将达到6.8亿元。到十一五期末,预计总产值超过10亿元。 许疃镇许疃煤矿

   经济发展

  次中心地位确定,新农村建设在全县率先垂范,县委县已把许疃列为蒙城县的次中心,镇党委、已投资20多万元,聘请阜阳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许疃镇进行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又作了xxx批新农村建设的南区、中区、北区建设的子规划。2005年底,县国土资源局,城建委已帮助我们按照图纸进行打桩定界,全面建设已经启动。

  塌陷区整治后,旅游业前景广阔。2-3年之内,许疃境内塌陷区水面将达到3000亩,通过整治,投放苗开发水面,建造亭台楼阁,进行绿化美化,游人可在湖上坐船观光,也可在岸边游玩垂钓,加上尉迟寺博物馆建设,许疃的旅游业可以说是前途。

  税收逐年增递,贡献越来越大,2005年许疃矿上缴地税2000多万,上缴国税3000万,今后还要逐年递增。许疃昆蒙建筑材料厂建成投产后,加上全镇民营企业,年纳税将近200万元,这些都是全县任何乡镇无法相比的。

  许疃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许疃镇矿西村,是许疃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农委和许疃镇重点打造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总占地3800亩,投资5000万元。示范园自开工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园区内道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桥涵、沟渠配套齐全,示范园分为五部分,总面积3180亩。一是设施农业园,占地230亩,有日光温室20栋、钢架大棚200个,栽植了西瓜、蕃、黄瓜等,目前西瓜、蕃茄、黄瓜均已上市;二是花卉苗木园,占地200亩,栽植了樱花、海棠、紫薇、红叶石楠等花木树种;三是养殖园,占地80亩,开挖了鱼塘,栽植了林木,建设鹅棚2栋,养殖匈牙利白鹅1万多只,体重已达10多斤;四是经济作物园,占地100亩,种植了甘蔗等经济作物。五是小麦良种繁育,面积2000多亩,用于优良小麦品种的繁育。该示范园还要建设两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棚,用于工厂化育苗,并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全面建成后必将成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典范。

  在农村综合的关键时刻,许疃镇党委班子,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锐气。以一往无前的,求真务实,大胆,奋力拼搏,不等不靠,除围绕县委县安排部署的中心工作,努力落实好以下三件大事 。

   抓好新农村建设

  按照地矿双方协议内容,镇党委正着手新农村建设的南区、中区、北区的通、通电、通水工程。已经完工的xxx批工程,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作出示范,镇党委决心谒尽全力,抓得更好。

   抓好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

  许疃镇围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进一步优化投资,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昆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占地100亩。项目实施后充分利用煤矸石作原料烧砖,既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又减少污染,还解决了100名农民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带动其它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镇党委、围绕一招三化战略,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塑好许疃形象,谒尽全力修筑了许疃大街水泥、许赵水泥,整的许疃大街融美化、绿化、亮化为一体,以崭新的面貌为外来投资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旅游景点

  许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总面积十万平方米的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xxx的史前建筑遗存,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家正式批准为xxx重点文物单位。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约200米处,是国内现在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从1989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在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为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尉迟寺一带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溪水潺潺,林木葱葱,各种动物游荡河畔林间,戏水觅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通过发掘使这座沉睡了五千年之久的古代遗址重放光彩,并以它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展现着当时人们的居住形式、文化生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

  遗址呈四周低中间高的凸形的地貌,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xxx的史前建筑遗存。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xxx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1989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基10排(组),计41间,墓葬217间,以及灰坑、祭祀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万件,被史学界专家称为可与金矿媲美的资源。该遗址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xxx重点文物单位。

   文化 文化底蕴深厚

  许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尉迟寺村完好地保留着中国原始xxx村遗址,总面积十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xxx的史前建筑遗存,为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最高首领居住的城堡,那个时期,人类已在这块神圣而富饶的土地上耕作、繁衍生息。从上世纪70年代起,9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为研究大汶口前后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尉迟寺遗址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家正式批准为xxx重点文物单位,一旦资金到位,尉迟寺博物馆建设将付诸实施。

  现代文化教育方面本镇:许疃中学是一所60年代末建立的完全中学,几十年培养的各类人才数以千计,近几年许疃中学,赵集中学的升学率一直位居全县农村中学前列。进入北大、、等高等学府的农家子弟数不胜数。

   标准读音

  《许疃》的拼音是xǚtuǎn

  《许町》的拼音是xǔ tíng

  现在用的是许疃。

   人物

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鲜卑族,朔州平鲁下木角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昭陵。尉迟恭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