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国

  基本信息

数量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和金融学双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2002年参加美国国际学术访问人计划,在美国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1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科学学报》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丁志国

   社会角色

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学农村金融研究中心 主任。

  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专职研究员

  吉大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

  市证券投资研究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

  国际金融财务策划师协会公司金融标准委员会 学术委员

  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

  经济频道(CCTV-2)《理财教室》 主讲人

  

财经频道(CCTV-2)《交易时间》 特邀嘉宾

  卫视《财富非常道》 特邀嘉宾

   获得荣誉

  2010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0年被评为省双百优秀人才计划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2010年被评为首届省教育厅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

  2010年被评为市突出贡献专家

  2012年省创新拔尖人才

  2012年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

  2013年省高等学校学科领军教授

   研究领域

金融市场、投资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个人理财、农村金融

   主讲课程

  金融学、投资学、国际金融、财富管理

   主要学术经历

2009年12月–现在 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2008年9月–现在 大学商学院 金融学教授

  2006年9月–2008年9月 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

  2004年12月–2006年9月 大学商学院

   教育经历

  大学 经济学院 理论经济学 博士后

  大学 商学院 数量经济学 博士

  大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 硕士

  University of Newcastle(英国) 金融学院 金融学硕士

  大学 地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 学士

  美国 国际学术访问人

   主持课题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00):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资助金额25万;

  

[2]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重大项目(11JJD790010):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风险生成机理与政策应对径选择,资助金额25万;

  

[3]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3067):跨期条件下Beta系数时变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机理研究,资助金额27万;

  [4] 2010年国家农林试点实验建设项目:东北农村金融生态体系创新试点,资助金额80万;

  [5] 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6CJL006):股权分置对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影响研究,资助金额8万;

  [6] 2011年省软科学项目(20110611):省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研究,资助金额5万;

  [7] 2011年市软科学项目(11RY28):市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创新研究,资助金额3万;

  

[8] 2010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0A011):省农村金融现状及应对政策选择,资助金额2.5万;

  [9] 2006年教育部留学人员归国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6331):基于市场摩擦条件下信息冲击与证券价格波动的微观传导机理研究,资助金额2万;

  

[10] 2006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等(20060390269):Beta系数跨期时变机理研究,资助金额5万;

  [11] 2006年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010):省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方案设计及期后价值评估,资助金额1.2万;

  [12] 2007年市软科学项目(2007RK31):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与对策研究,资助金额4万;

  [13] 2005年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018):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与制度设计,资助金额0.5万;

  [14] 2005年市软科学项目(05RK30):市农村经济发展人才战略与对策研究,资助金额3万。

   发表论文

丁志国、苏治、赵晶.资产系统性风险跨期时变的内生性:由理论证明到检验.《中国社会科学》,2012(4):pp83-102。[期刊]

  

[2] 丁志国、赵宣凯.由理论到数据;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演进.《求是学刊》,2012(3):pp52-57。《新华文摘》2012年9月第17期全文转载pp55-57。[期刊]

  

[3] 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12(9):pp18-30。[C级期刊]

  [4] Ding Zhiguo*, Zhao Xuankai, Su Zhi, The Core Driv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 Analysis Based on Cross-Region Spillover Effects of Factors, China Economist, Volume 8, Number 1, pp38-51, 2013.

  

[5]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价格体系的影响机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8):pp3-18。[C级期刊]

  [6]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中美两国间价格体系的动态传导机理.《财贸经济》,2012(7):pp103-109。[C级期刊]

  

[7]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农村金融有效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吗?.《农业经济问题》,2012(9):pp50-56。[C级期刊]

  [8] 丁志国、程云龙、孟含琪.碳排放、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pp90-97。[C级期刊]

  [9] 丁志国、赵宣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跨期约束.《学习与探索》,2012(4):pp81-83。[C级期刊]

  

[10] 杜莉、丁志国、李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碳金融交易机制的助推–基于欧盟数据的研究.《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pp143-152。[C级期刊]

  

[11] 丁志国、赵宣凯、赵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径识别.《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9):pp118-130。[C级期刊]

  

[12] 丁志国、赵晶、赵宣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识别与农村金融政策应对径选择.《金融研究》,2011(7):142-151。《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pp106-113。[C级期刊]

  

[13] 丁志国、朱欣乐、赵晶.农户融资径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样本.《中国农村经济》,2011(8):pp54-62。[C级期刊]

  

[14] 丁志国、谭伶俐、赵晶.发展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效果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11):pp72-77。[C级期刊]

  

[15] 丁志国、徐德财,王渊.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调整径的动态区间估计.《大学社科学报》,2011(4):pp87-94。[C级期刊]

  

[16] 丁志国、赵晶、徐德财、张晓野.名义风格与投资组合黑箱–基金风格漂移行为的动态分析.《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学报》,2011(4):pp47-51。[D级期刊]

  

[17] 丁志国、李欣欣、徐德财、赵晶.次贷危机改变了世界资本市场的风险格局吗?–基于Copula函数的协同效应检验.《科学决策》,2011(5):pp1-1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pp97-98。[B级期刊]

  

[18] 赵晶、丁志国、徐德财.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经济学动态》,2011(11):pp93-100。《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pp84-92。[C级期刊]

  

[19] 丁志国、赵宣凯、赵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11(11):pp152-160。[C级期刊]

  [20] 周佰成、吴若冰、丁志国.非对称与时变:中外证券市场波动性特征的比较研究.《经济管理》,2011(10)。[C级期刊]

  [21] 丁志国、赵晶.股权分置是否真正提升证券市场效率.《学习与探索》,2010(6)。[C级期刊]

  [22] 丁志国、王渊、赵晶.股权分置对市场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经济纵横》,2010(10)。[D级期刊]

  

[23] 李晓周、丁志国.基于认知偏差的非决策行为解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6)。[D级期刊]

  

[24] 丁志国、李晓周.利润区指数模型:企业利润区定量分析范式.《中国工业经济》,2009(3)。[C级期刊]

  [25] 丁志国、苏治.基于市场摩擦的广义有效市场.《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C级期刊]

  [26] 丁志国、王希庆.信任与担忧:中国共同基金执业能力评价.《学习与探索》,2009(3)。[C级期刊]

  

[27]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过度反应对称周期研究–国际证券市场.《管理科学学报》,2008(6)。[C级期刊]

  [28]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CAPM跨期悖论:BETA系数时变存在性理论研究新进展.《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C级期刊]

  

[29] 丁志国、李志刚、李晓周.现代金融学的前沿问题研究.《江汉论坛》,2008(7)。[C级期刊]

  

[30] 丁志国、李晓周、王希庆、赵宣凯:套利还是噪音交易:交易者的投资决策机理,《当代经济研究》,2008(9)。[D级期刊]

  

[31] 苏治、丁志国、方明.跨期β系数时变结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C级期刊]

  [32] 连玉君、苏治、丁志国.现金-现金流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吗?.《统计研究》,2008(10)。[C级期刊]

  [33] 丁志国、高敬一、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中受限股份流通次序研究,《经济管理》,2007(1)。[C级期刊]

  

[34]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溢出效应与门限特征:金融条件下国际证券市场风险对中国市场冲击机理,《管理世界》,2007(1)。[B级期刊]

  

[35]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经济周期与证券市场波动关联性:基于向量SWARCH模型的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C级期刊]

  

[36] 丁志国、高敬一、苏 治、李晓倩.股权分置财富分配的公允性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7(4)。[D级期刊]

  

[37] 丁志国、李晓周、李敏、陈旭.噪音交易能套利吗?–噪音交易与套利的博弈,《财贸经济》,2007(1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B级期刊]

  [38] 丁志国、陈旭.机遇与挑战: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7(8)。[D级期刊]

  

[39] 丁志国、李晓周、苏治.现代金融学噪音交易理论文献综述.《江汉论坛》,2007(7)。[C级期刊]

  [40]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李晓周.决策黑箱:现代投资决策理论新猜想.《社会科学》,2007(8)。[C级期刊]

  [41]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时变预期与过度反应:基于ANST-GARCH模型国际证券市场检验,《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C级期刊]

  

[42]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疏漏与分歧,《社会科学》,2006(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B级期刊]

  

[43]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均衡对价,《中国工业经济》,2006(2)。[C级期刊]

  [44]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对价方案解析,《财经科学》,2006(1)。[D级期刊]

  [45] 丁志国、闫作远、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财富再分配效应,《财贸经济》,2006(11)。[C级期刊]

  [46] 丁志国、高敬一、谢丛梅.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与制度设计,《经济纵横》,2006(12)。[D级期刊]

  

[47] 丁志国、苏治.投资者情绪、内在价值估计与证券价格波动–市场情绪指数,《管理世界》,2005(2)。[B级期刊]

  [48]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基于市场摩擦的信息反映效率研究–信息漏出与渗入,《社会科学战线》,2005(3)。[C级期刊]

  

[49] 丁志国、赵振全、苏治.有效市场理论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05(5)。[C级期刊]

  [50] 丁志国、党伟华、李晓周.证券市场过度反应周期性特点研究–国际市场比较,《学习与探索》,2005(5)。[C级期刊]

  [51]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动量交易策略与反转交易策略国际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1)。[C级期刊]

  [52]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中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非对称性研究,《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4)。[C级期刊]

  

[53] 赵振全、苏治、丁志国.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非对称均值回归特征的计量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C级期刊]

  [54] 赵振全、苏治、丁志国.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区制关联性,《财贸经济》,2005(11)。[C级期刊]

  

[55] 丁志国.现代金融学理论分歧评述,《当代经济研究》,2005(9)。[D级期刊]

  [56] 丁志国、耿玉新.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与对策,《经济纵横》,2005(12)。[D级期刊]

   学术励

2010年省社会科学优秀一等:溢出效应与门限特征:金融条件下国际证券市场对中国市场冲击机理,《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 [2] 2010年市社会科学优秀一等:利润区指数模型:企业利润区定量分析范式,《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3期;

  

[3] 2008年市社会科学优秀二等: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疏漏与分歧,《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4] 2008年省社会科学优秀三等: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疏漏与分歧,《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专著与教材

丁志国专著–大道至简:财富之,文史出版社,2009.01

  她,是一本集大众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大众投资理财读本,面向认真对待财富的人群;承载的每一段文字,并不冗长,无须深邃,着原本就并不复杂的财富人生道理;她,可以置之案头信手浏览,也可以爱不释手常伴左右;字里行间轻松简洁,诠释着人生的财富;她,并不在意你的教育背景,更加不担忧你今天财富几何;她,准备好了,陪伴你在复杂多变而又充满的财富上,觅得一条适合你和家人的财富大道;她,能够帮助你,在眼花缭乱的讯息当中,留存一份,洞悉 投资这点事! 理财意识的激荡,理财需求的井喷,敦促我们一同财富前行。

  教材–金融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9

  鉴于我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与国际上通行的《金融学》范式存在较大差距,结合我国金融学教育的发展特点,本书的定位是兼顾宏观金融学内容,更加侧重微观金融学内容的通识性教材。力求做到重基础、宽口径、广适用。本书适合于经济类、管理类、商学类各专业本科生、MBA以及各种专业硕士学位学生的《金融学》基础教材。

  

本书力争做到平滑的写作风格,即采用最简单的道理和最身边的例子,将相对晦涩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楚。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切入与逻辑总结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力主达到平滑切入和逻辑总结清晰的教科书效果。我们试图要努力完成一部介于中教材固有风格之间,更容易被中国学生接受和使用,能够满足中国学生学习需求的《金融学》教材丁志国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