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接受模型
词条百科 2
目录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AM)是一个信息系统的理论,模型用户如何来接受和使用的技术。
在实际的系统使用的是终点,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与技术做的,所以我们要形成行为意向,这是导致人们使用技术的一个因素。行为意图(BI)受态度(A)的影响,态度是技术的一般印象。
TAM已经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和扩展-TAM 2的两个主要升级版本(Venkatesh&Davis 2000&Venkatesh 2000)和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或UTAUT,Venkatesh等人2003)。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还提出了TAM 3 ,其中包括信任和感知风险对系统使用的影响(Venkatesh&Bala 2008)。
替代模型
- 该MPT模式:谭,谢勒(独立舍雷尔1986年)制定的匹配者和技术模型在1986年她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论文研究的一部分。MPT模型在其1993年的文章(Scherer 2005,xxx版,1993),“活在被卡住的状态”中已有详细描述,现在已是第4版。MPT模型具有用于技术选择和决策的伴随评估措施,以及对技术用户、非用户、回避者和勉强用户之间差异的结果研究。
- 该HMSAM:TAM一直有效解释多种系统使用(即电子学习、学习管理系统、webportals等)。但是,TAM并非理想地适合于解释纯内在或享乐系统的采用(例如,在线游戏、音乐、娱乐学习)。因此,Lowry等人针对此类系统提出了一种TAM替代模型,称为享乐-动机系统采用模型(HMSAM)。(Lowry等)。HMSAM旨在提高对享乐动机系统(HMS)采用的理解。HMS是主要用于满足用户内在动机的系统,例如在线游戏、虚拟世界、在线购物、学习/教育、在线约会、数字音乐存储库、社交网络、游戏化系统以及一般游戏化。HMSAM不是替代TAM的小扩展,而是基于替代理论观点的HMS特定系统接受模型,而该模型又基于基于流的认知吸收(CA)。HMSAM在理解系统使用的游戏化元素时可能特别有用。
- 扩展TAM:一些研究提出了对原始TAM的扩展(Davis,1989),目的是通过在其中添加外部变量来探索外部因素对用户态度,行为意图和技术实际使用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检查了几个因素。例如,感知到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条件和系统质量。该模型也已应用于卫生保健技术的接受中。
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内容不代表16map.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16map.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16map.com/wiki/nmdeai4lmi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