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
目录
什么是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是对身体细胞外液(ECF)的pH值的稳态调节。ECF中酸和碱之间的适当平衡(即pH值)对于身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细胞代谢至关重要。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pH值需要保持在恒定水平。
许多细胞外蛋白的三维结构,如人体细胞的血浆蛋白和膜蛋白,对细胞外pH值非常敏感。因此存在严格的机制来将pH值保持在非常窄的范围内。在可接受的pH范围之外,蛋白质会变性(即它们的3D结构被破坏),导致酶和离子通道(以及其他)发生故障。
当pH值呈酸性时,酸碱失衡称为酸血症,当pH值呈碱性时称为碱血症。
防线
在人类和许多其他动物中,酸碱平衡通过涉及三道防线的多种机制来维持:
- 化学:xxx道防线是直接的,由各种化学缓冲液组成,这些缓冲液可以xxx限度地减少在没有它们的情况下会发生的pH变化。这些缓冲液包括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和蛋白质缓冲系统。
- 呼吸部分:第二道防线是快速的,包括通过换气过度或换气不足改变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控制ECF中的碳酸(H2CO3)浓度。这会根据需要排出或保留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是碳酸)。
- 代谢成分:第三道防线很慢,xxx通过碱过剩来衡量,并且主要取决于可以添加或去除碳酸氢根离子的肾脏系统(HCO−3)往返ECF。碳酸氢根离子来源于代谢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肾小管细胞中被酶转化为碳酸。在那里,碳酸自发地分解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当ECF中的pH值下降时,氢离子被排泄到尿液中,而碳酸氢根离子被分泌到血浆中,导致血浆pH值升高。如果ECF中的pH值趋于升高,则会发生相反的情况:然后碳酸氢根离子被排泄到尿液中,而氢离子则被排泄到血浆中。
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通过改变缓冲液来发挥作用,每道缓冲液都由两种成分组成:弱酸及其共轭碱。弱酸与其共轭碱的浓度比决定了溶液的pH值。因此,通过首先操纵弱酸的浓度,其次操纵其共轭碱的浓度,可以将细胞外液(ECF)的pH值非常准确地调整到正确的值。碳酸氢盐缓冲液,由碳酸(H2CO3)和碳酸氢盐(HCO−3)溶液中的盐,是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缓冲液,也是酸碱比可以很容易快速改变的缓冲液。
酸碱平衡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的pH值通常由化学缓冲液、呼吸系统和肾脏系统严格调节在7.32和7.42之间。胎儿的正常pH值与成人不同。在胎儿中,脐静脉的pH值通常为7.25至7.45,而脐动脉的pH值通常为7.18至7.38。
水性缓冲溶液会通过吸收过量的H与强酸或强碱反应+离子或OH-离子,用弱酸和弱碱代替强酸和碱。这可以抑制pH值变化的影响,或减少本来会发生的pH值变化。但缓冲液不能纠正溶液中的异常pH值,无论是试管中的溶液还是细胞外液中的溶液。缓冲液通常由溶液中的一对化合物组成,其中一种是弱酸,另一种是弱碱。ECF中最丰富的缓冲液由碳酸溶液(H2CO3)和碳酸氢盐(HCO−3)的盐,通常是钠(Na+)。因此,当OH过量时-碳酸溶液中的离子通过形成H2O和碳酸氢盐(HCO−3)离子。类似地,过量的H+离子被缓冲溶液的碳酸氢盐成分部分中和,形成碳酸(H2CO3),由于它是一种弱酸,因此大部分保持未解离的形式,释放到溶液中的H+离子比原来的强酸要少得多。
缓冲溶液的pH值仅取决于弱酸与弱碱的摩尔浓度之比。溶液中弱酸的浓度越高(与弱碱相比),溶液的pH值越低。同样,如果弱碱占主导地位,则所得的pH值越高。
不平衡
当严重损伤导致血液pH值超出正常范围(7.32至7.42)时,就会发生酸碱失衡。细胞外液pH值异常低称为酸血症,pH值异常高称为碱血症。
酸血症和碱血症明确指细胞外液(ECF)的pH值的实际变化。另外两个听起来相似的术语是酸中毒和碱中毒。它们是指一种成分的习惯影响,呼吸或代谢。酸中毒会自行引起酸血症(即,如果碱中毒“未得到补偿”)。同样,碱中毒会自行引起碱血症。在医学术语中,术语酸中毒和碱中毒应始终由形容词限定以指示干扰的病因:呼吸(指示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或代谢(指示ECF的基础过量的变化)。因此,有四种不同的酸碱问题: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这些条件之一或组合可能同时发生。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如未控制的糖尿病)几乎总是由呼吸性碱中毒(过度通气)部分补偿。同样,代谢性碱中毒可以完全或部分纠正呼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