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金属 (能带理论)
目录
半金属 (能带理论)
半金属是导带底和价带顶重叠很小的材料。根据电子能带理论,固体可分为绝缘体、半导体、半金属或金属。 在绝缘体和半导体中,填充的价带通过带隙与空的导带分开。 对于绝缘体,带隙的大小(例如,> 4 eV)大于半导体的带隙(例如,< 4 eV)。 由于导带和价带之间的轻微重叠,半金属没有带隙,并且在费米能级的状态密度可以忽略不计。 相比之下,金属在费米能级具有明显的态密度,因为导带被部分填充。
温度依赖性
绝缘/半导体状态与半金属/金属状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导电性对温度的依赖性。 对于金属,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电子与声子(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增加)。 对于绝缘体或半导体(具有两种类型的载流子——空穴和电子),载流子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都会影响电导率,并且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依赖性。 最终,观察到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初始温度升高到xxx零以上(因为更多电子转移到导带)而增加,然后随着中间温度降低,然后再次随着更高温度而增加。 半金属态类似于金属态,但在半金属中,空穴和电子都有助于导电。 对于某些半金属,如砷和锑,在室温以下(如金属)存在与温度无关的载流子密度,而在铋中,这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是正确的,但在较高温度下载流子密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半金属-半导体转变。 半金属与绝缘体或半导体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半金属的电导率始终不为零,而半导体在零温度下的电导率为零,而绝缘体即使在环境温度下也具有零电导率(由于带隙较宽)。
分类
为了对半导体和半金属进行分类,必须根据传导电子的晶体动量绘制它们的实带和空带的能量。 根据布洛赫定理,电子的传导取决于晶格在不同方向上的周期性。
在半金属中,导带底部通常与价带顶部位于动量空间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 k 向量处)。 人们可以说半金属是一种具有负间接带隙的半导体,尽管很少用这些术语来描述它们。
当材料具有极小或略带负带隙时,将其分类为半导体或半金属会变得棘手。 例如,众所周知的化合物 Fe2VAl 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种半金属(具有负间隙 ~ -0.1 eV)超过二十年,直到它实际上被证明是一种小间隙(~ 0.03 eV)半导体使用 输运特性、电阻率和塞贝克系数的自洽分析。 研究带隙的常用实验技术可能对许多因素敏感,例如带隙的大小、电子结构特征(直接与间接带隙)以及自由载流子的数量(通常取决于合成条件 ). 从传输属性建模中获得的带隙基本上与这些因素无关。 另一方面,计算电子结构的理论技术往往会低估带隙。
原理图
示意性地,该图显示
- 具有直接间隙的半导体(例如硒化铜铟 (CuInSe2))
- 具有间接间隙的半导体(如硅 (Si))
- 半金属(如锡 (Sn) 或石墨和碱土金属)。

该图是示意性的,仅显示了动量空间(或k空间)的一维中的最低能量导带和最高能量价带。 在典型的固体中,k 空间是三维的,并且有无限多的能带。
与普通金属不同,半金属具有两种类型的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因此人们也可以争辩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双金属”而不是半金属。 然而,载流子的数量通常比实际金属中的少得多。 在这方面,它们更类似于简并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