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垂直递减率
目录
气温垂直递减率
递减率是大气变量(通常是地球大气中的温度)随高度下降的速率。 气温垂直递减率来自lapse这个词,意思是逐渐下降。 在干燥空气中,绝热失效率为 9.8 °C/km(每 1,000 英尺 5.4 °F)。
它对应于温度空间梯度的垂直分量。虽然这个概念最常应用于地球的对流层,但它可以扩展到任何受重力支持的气体块。
定义
气象学词汇表中的正式定义是:
大气变量随高度的减少,变量是温度,除非另有说明。
通常,递减率是温度随高度变化的变化率的负值:
Γ = − d T d z {displaystyle Gamma =-{frac {mathrm {d} T}{mathrm {d} z}}}
其中 Γ {displaystyle Gamma }(有时是 L {displaystyle L} )是以温度单位除以高度单位给出的递减率,T 是温度,z 是高度。
对流和绝热膨胀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热传导、热辐射和自然对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阳光照射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并加热它们。 然后他们加热表面上方的空气。 如果辐射是将能量从地面传输到太空的xxx途径,那么大气中气体的温室效应将使地面温度保持在大约 333 K(60 °C;140 °F)。
然而,当空气变热时,它往往会膨胀,从而降低其密度。 因此,热空气倾向于上升并向上携带内部能量。 这就是对流过程。 当给定高度的空气块与同一高度的其他空气具有相同的密度时,垂直对流运动停止。
当一团空气膨胀时,它会推动周围的空气,做热力学功。 没有向内或向外传热的气团膨胀或收缩是绝热过程。 空气的导热系数低,所涉及的空气体积很大,因此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在这种膨胀和收缩中,大气内的辐射传热相对较慢,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向上运动和膨胀的包裹做功但没有获得热量,它失去了内能,因此它的温度降低了。
空气的绝热过程具有特征温度-压力曲线,因此该过程决定失效率。 当空气中含水量很少时,这种直减率被称为干绝热直减率:温度下降率为 9.8 °C/km(5.4 °F 每 1,000 英尺)(3.0 °C/1,000 英尺)。 下沉的空气包裹则相反。
当直减率小于绝热直减率时,大气稳定,不会发生对流。
只有地球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最高约 12 公里(39,000 英尺)高度)会发生对流:平流层通常不会发生对流。 然而,一些异常活跃的对流过程,例如与严重的超级单体雷暴相关的火山喷发柱和上冲顶,可能会局部和暂时地通过对流层顶注入对流并进入平流层。
大气中的能量传输比辐射和对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如下所述,热传导、蒸发、冷凝、降水都会影响温度曲线。
绝热失效率的数学
这些计算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大气模型,无论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都位于处于平衡状态的静止垂直柱内。
干绝热直减率
热力学将绝热过程定义为:
P d V = − V d P γ {displaystyle Pmathrm {d} V=-{frac {Vmathrm {d} P}{gamma }}}
热力学xxx定律可以写成
m c v d T − V d P γ = 0 {displaystyle mc_{text{v}}mathrm {d} T-{frac {Vmathrm {d} P}{gamma }} =0}
此外,由于密度 ρ = m / V {displaystyle rho =m/V} 和 γ = c p / c v {displaystyle gamma =c_{text{p}}/c_{ text{v}}} ,
其中 c p {displaystyle c_{text{p}}} 是恒压下的比热。
![气温垂直递减率](http://map.s-jl.com/wp-content/uploads/sites/14/2024/09/20240928003250-66f74eb214961.png)
假设大气处于静水平衡状态:
d P = − ρ g d z {displaystyle mathrm {d} P=-rho gmathrm {d} z}
其中 g 是标准重力。 结合这两个方程以消除压力,得出干绝热失效率 (DALR) 的结果,
湿绝热直减率
大气层(通常是对流层)中水的存在使问题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