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矮星系统适居性

K型主序星可能是支持地外生命的候选者。 这些恒星被称为金凤花星,因为它们在非紫外线光谱中发出足够的辐射,以提供允许液态水存在于行星表面的温度; 通过更慢地燃烧,它们在主序星中保持稳定的时间也比太阳长,从而使生命有更多时间在 K 型主序星周围的行星上形成。 行星的宜居带范围从 0.1–0.4 到 0.3–1.3 天文单位 (AU),具体取决于恒星的大小,通常离恒星足够远,以免被潮汐锁定到恒星上,并且 足够低的太阳耀斑活动不会对生命造成致命影响。 相比之下,红矮星的太阳活动过多,会迅速将行星潮汐锁定在宜居带内,使其不适合生命存在。 考虑到合适的温度和可用于进化的额外时间,复杂生命在 K 型主序星周围的行星上出现的几率可能比在类太阳恒星周围的行星上出现的几率更高。 K型主序星周围的一些行星是地外生命的潜在候选者。

宜居带

K 型恒星的宜居带大约在距离恒星 0.1–0.4 到 0.3–1.3 AU 之间。 在这里,系外行星只会接收到相对少量的紫外线辐射,尤其是在外缘。 这有利于维持生命,因为这意味着有足够的辐射能量让液态水存在于地表,但又不至于破坏生命,尤其是电离辐射。

宜居带也非常稳定,持续了大部分K型主序星的主序阶段,并且该阶段的光度不稳定性很小。

橙矮星系统适居性

K型主序星周围的潜在宜居行星

超级地球 HD 40307 g 围绕着 K2.5V 星 HD 40307 在 CHZ 中运行,尽管它有一个合理的椭圆轨道 (e=0.22)。 可能还有更多,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现已退役)是这些系外行星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 Kepler-62 和 Kepler-442 是开普勒发现的由 K 型矮星和围绕其运行的潜在宜居行星组成的系统的例子。 围绕着一颗名为 HD 85512 b 的 K 型主序星运行的超级地球最初被认为具有宜居潜力,但现在认为它太热而不适合居住。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