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叶草

彩叶草,俗称锦紫苏,是唇形科(薄荷或死荨麻科)的一种开花植物,原产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它通常长到 60-75 厘米(24-30 英寸)高和宽,是一种浓密的木质常绿多年生植物,因栽培品种中具有高度装饰性的杂色叶子而广泛种植。 另一个常见名称是彩绘荨麻,反映了它与同一科的死荨麻(Lamium 物种)的关系。 (真正的荨麻及其近亲属于遥远的荨麻科。)同义词 Coleus blumei、Plectranthus scutellarioides 和 Solenostemon scutellarioides 也广泛用于该物种。

描述

彩叶草是一种直立的一年生或短命的多年生植物。 它可能有 1 米(3 英尺)高,具有分枝良好、或多或少的四棱茎。 更短、拖尾更多的形式有时被描述为单独的物种,名称如 Coleus pumilus 或 Solenostemon pumilus,但现在都被认为是非常多变的 C. scutellarioides 的一部分。 该物种的叶子颜色和形状非常多变。 它们有点肉质,大小从 1.5-10 厘米(0.6-3.9 英寸)长到 1-6 厘米(0.4-2.4 英寸)宽不等,通常呈卵形,长在 0.5-5 厘米长的叶柄(茎)上 (0.2–2.0 英寸)长。 叶缘被不同程度地分开。 叶子的两侧都有毛发。

花序长在茎的末端,和叶子一样,大小变化很大; 它可能长达 4 厘米(1.6 英寸),花很少或很多。 花萼呈钟形,最初只有 1-2 毫米(0.04-0.08 英寸)长,但在果实成熟时会延长至 5-7 毫米(0.2-0.3 英寸)。 蓝紫色花瓣连接在一起形成典型的双唇唇形花,长 8-10 毫米(0.3-0.4 英寸)。 雄蕊的一半长度相连,并被花的上唇覆盖。 果实被描述为小坚果黑色,长约 1 毫米(0.04 英寸)。

分类学

卡尔·林奈 (Carl Linnaeus) 于 1763 年首次将该物种描述为 Ocimum scutellarioides。 罗勒属以罗勒、甜罗勒而闻名。 特定的加词 scutellarioides(带有后缀 -oides)表示类黄芩。 黄芩也是唇形科的一个属; 它的名字来源于拉丁文scutella,意思是小盘子或碗。

与 Ocimum 相关的属和种,位于 Ocimeae 部落,一直是分类学混乱的主题,C. scutellarioides 已被归入几个属并被赋予多个同义词。 Robert Brown 于 1810 年将 O. scutellarioides 归入 Plectranthus 属。George Bentham 于 1830 年将其归入 Coleus 属,命名为彩叶草,并于 1832 年描述了 Coleus blumei,现在仅被视为该物种的一个变种。 归入锦紫苏属导致了锦紫苏这个名字,园艺家和园丁仍然广泛使用,现在被视为该物种的通用名称。 它于 1975 年由 Leslie E. W. Codd 转移到 Solenostemon。

2018 年对 Plectranthinae 亚族的一项主要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当时限定的 Plectranthus 属不是单系的,作者提议恢复锦紫苏,然后完全淹没在 Plectranthus 中。

彩叶草

根据 2018 年的研究,Plectranthinae 亚部落的摘要分支图于 2019 年发布,连同锦紫苏中该属中所有已识别物种的名称。 在下面的分支图版本中,构成 Plectranthus s.l. 一部分的三个属。 被突出显示。

Capitanopsis(6 种)

平衡(42 种)

Coleus (294 spp., including 彩叶草)

分布与栖息地

彩叶草原产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俾斯麦群岛、婆罗洲、柬埔寨、中国东南部、爪哇、老挝、小巽他群岛、佩尼

0

点评

点赞

相关文章